道德經1_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不善吾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瑛看到家書後,深感憂愁,頓時複書:"千裡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夫人見狀,不再和葉家爭了。叮嚀家人後退三尺築牆。

--河上公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賢人無常心[1],以百姓心為心。

--範應元

百姓都專注他們的視聽,為賢人則努力於掩塞他們的耳目,使之迴歸到孩童赤子的狀況。

賢人冇有普通人的私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賢人皆孩之[4]。

2.賢人本身謙虛平靜,內心渾厚如赤子,也影響得天下民氣迴歸純真,天下無爭,一派調和,不德而德,不信而信,不治而治。

張瑛固然落空了家傳的幾分宅基地,但獲得的倒是鄰裡的敦睦和村夫的戀慕。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2]善。

賢人在天下,歙歙[3]焉;為天下,渾其心。

賢人平靜無慾,皆使自化以全其初,而不失其赤子之心,此愛養萬物之至也。

1本章申明賢人循道而行,忘我心,至公忘我,有教無類,行不言之教,愛養萬物,他的至德至信行動,偶然成化,但能傳染百姓,使天下也歸為德信,從而做到有為而治。

因為相互謙讓,兩家院牆之間就產生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構成馳名的"六尺巷"。

[4]皆孩之:使迴歸到嬰孩天真天真狀況。

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瑛,和同朝為官的一名葉姓人家相鄰而居。

--河上公

[3]歙:吸氣。收斂。

解讀心得

前人校注

有一回,兩家都要蓋屋子,因為一麵牆產生爭論:張家說是本身家的,葉家說是葉家的,互不相讓。

--陸希聲

賢人管理天下,收斂淨化民氣,使之歸於渾厚的狀況。

註釋

百姓皆用其線報酬賢人視聽也,賢人愛念百姓如嬰孩赤子,長養之而不貴望其報也。

賢人之心與百姓之心,其初均同乎虛靜,純粹至善,未有惡也。惟賢人平靜無慾,自全其初,則百姓亦平靜無慾,各全其初。故賢人之在天下,收斂其心,有為無慾,瞬息不敢放縱,則百姓自化,此乃為天下大合初心也。

對取信的人信賴,對不取信的人也信賴,如許天下歸於誠信。

--範應元

[1]無常心:冇普通人的私心。

冇體例,張瑛的夫人就寫信給在都城的張瑛,讓他出麵處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