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解讀心得

管理天下的常道是有為而治,

典範故事

治天下當以無事,不當以勞煩也。及其好有事,則政教煩,民不安,故不敷以治天下也。

趙高強為而亡

1.本章申明,肄業與求道是有辨彆的:肄業增加知識,越學越多;求道則淨化內心,越來越虛靜。知識無涯,越學越感到無知;大道無涯,越求越靠近道。老子主張迴歸初元的虛靜,如許才氣獲得道,從而做到有為而無所不為。

"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損之又損,乃至於有為",趙高的行動,是典範的強梁者,無事生非,自逞其能,背信棄義,以是不得善終。可見,自逞強者是多麼可駭。

如果繁苛的政令擾亂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國度了。

學謂政教禮樂之學也。日趨者,情慾文飾日以益多。道謂之天然之道也,日損者,情慾文飾日以消損。

就如許,趙高成了胡亥背後的"太上皇",操控朝政。他獨攬大權,結黨營私,苛捐冗賦,實施暴政。公元前208年,趙高把李斯也殺掉,本身做了丞相。次年,他又逼迫秦二世胡亥他殺,另立子嬰。

強之則物不從。不如使天下自歸之。

為學日趨[1],為道日損[2]。

[1]日趨:日進,一每天長進。

[5]有事:有為,逼迫的行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