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十一章有以為利,無以為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戰國末期,七雄並立。此中,秦國兵力最強,楚國土地最大,齊國陣勢最好。其他四都城不是它們的敵手。

2."有"和"無"的乾係,也就是"利"和"用"的乾係。"有"供應利用之便,"無"則闡揚感化,"有"對應利用代價,"無"對應內涵代價。實在,這也是一個"實"和"虛"的乾係,事物因"實"而存在,因"虛"而彰顯代價,實外顯,虛內斂,前者是前提,後者卻常常起著決定性的感化。以是老子在這裡誇大"無"的感化,誇大其作"用",申明內心精力量力的巨高文用。

因而,楚懷王派逢侯醜與張儀趕到秦國,簽訂條約。兩人快到鹹陽時,張儀假裝喝醉了酒,從車上掉下來,先回野生傷去了。逢侯醜隻好一人在驛館住下。

世人但知有效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大家皆知車轂有效,而不知用在轂中一竅。大家皆知器之有效,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虛。大家皆知室之有效,而不知用在室中之空。以此為譬,比方六合無形也,人皆知六合有效,而不知用在虛無大道。亦似人之無形,而人皆知人有效,而不知用在虛靈無相之心。故有雖有效,而合用在無也。然無不能自用,須賴有以濟之。

3.道和德都是無形而虛空的,它無影無形,但無時無處不在擺佈著我們,賢人恰是熟諳到這類虛空中的"無"的巨高文用,細心體認,順道而行,有為而治。同時,在必須行動時,抓住事物生長的規律和無益機會,一舉勝利。

恰是因為它留有中空的部分,才成績了它的用處。

[2]轂(gǔ):即車輪中間的木製圓圈,中有圓孔,即穿軸的處所,用來交叉輻條並連接車軸。

此章要人外靜而內動者也。車乃載重,腹內輪轉之物,從舉步至千萬裡,其形穩若泰山而無可撼,聽其腹之轉動,若周天移星換宿,周而複始,此陰陽竄改之樞機。而車不知己之動,隨輪之轉也。

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者以有為其用,器者以有為其利。但是有之所利利於無,無之所用用於有。故車有輻轂以象天,室有戶牖以象地,車室之以是全其利,常在於空虛之處耳。難道六合之間其猶風箱乎?至於埏埴覺得器,實資於水火,而後操縱之理可得而言,猶賢人成器長,必本於品德,而後教養之術可得而行也。是以埏埴之器,象之於人處乎六合之間,以明道器之際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