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十四章執古之道,禦今之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9]。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8]繩繩(mǐn mǐn):紛繁不斷,冇有始終,冇有窮儘。

1.本章申明"道"之體征,即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並且不明肇端,不知將來,連綿不斷,不斷竄改,不成名狀,以是終歸為虛無之態,因而叫它"惚恍"。夷、希、微三個字,均描述"道"的幽而不顯,若隱若現,不成捉摸。由此看來,"道"是我們的感官冇法感知的,唯有用心體悟。

--河上公

於不過無,於有非有,故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純陽真人

視之不見,名曰夷[1];

2."道"固然感知不到,但它時候存在著,主宰著我們的餬口。隻要用心體悟道的人,方能在這類虛無縹緲和若隱若現中發明"道",終究捉摸到"道"。

迎著它不見其肇端,尾隨它不見其末端。

"執古之道",執古纔可閱今。周幽王不守古道,不察明天,昏庸無道,導致喪命。

言一無開關,而能為萬物作開關也,一無物質,而為萬物設形象也。

5.實在,我們餬口的期間,與當代比擬,冇有本質的辨彆,分歧的隻是外在的物象和情勢。很多話,很多事理,老祖宗都已經說過了,乃至說完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遵守古道,傳承大道,矯捷地將先人的聰明應用到明天的餬口。小我如滄海一粟,力量纖細,每小我都應當有這類自知之明。

可到都城一看,並冇有敵軍的一兵一卒,隻瞥見周幽王在和褒姒喝酒作樂。諸侯們麵麵相覷。然後,周幽王就大笑著奉告眾諸侯:"我撲滅烽火,隻是為了逗褒姒一樂,現在看到了,請你們歸去吧。"諸侯們聽了,個個氣得無話可說,恨恨而去。而褒姒一介女子,不知啟事,隻見眾諸侯倉促來去,便問幽王:"大王,這是如何回事呢?"周幽王說:"這隻為了逗你一笑。"褒姒聽了,隻是嘲笑了一聲。而周幽王看到她的笑容,覺得是真笑,歡暢地獎賜給了阿誰出主張的人一千兩黃金。這就是"一笑令媛"的故事。

解讀心得

[1]夷:無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