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4.在統統涵養中,自守最首要。隻要自守,才氣不失其所,才氣自知知人,自勝勝人,自強能人。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涵養,不時內觀自省,慎獨占加,如許才氣不失賦性,不失自我,自我精力操守不死,才氣最大限度地開釋生命的正能量,惠及彆人。

典範故事

不失其所[3]者久。

身後精力不死,纔是真正的長命。

知人者智,

能自強,是有誌氣的。

漢高祖劉邦即位後,在洛陽擺慶功宴,大慶三天。大師談笑風生,興趣很高。

人間所學皆小誌,惟強行於道者,謂之有誌。孔子誌於道,處置皆合於道,是故不失其所止者,乃能久。形雖而性不亡,處於不生滅之鄉,萬世常青者,是謂壽。

註釋

自知者明。

--河上公

--河上公

世人貪慾勞形,冀立悠長之業。殊不知戕生傷性,旋踵而滅亡。誰能久哉?惟抱道凝神,而複於性真者,德光終古,澤流無窮。

能自知,是高超的。

勝人者有力,

解讀心得

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有涯,而精力不死。一個不失自我賦性和靈魂的人,一個以小我精力惠濟天下眾生的人,縱使身故,其精力也會像薪火相傳,傳至百代。

[2]強行者:自強者。

強行者[2]有誌。

死而不亡者壽。

守道之士,謙柔自處,何嘗欲勝人,而人每不能勝之者,唯其有定力故也。定力者何?能克去己欲,而全乎天理,此自強也。

能滿足,是富有的。

人能有誌於道,不離於初,故不失其所。如此者乃久也。其形雖死,其神不亡。

能知人,是聰明的。

--範應元

自勝者強[1]。

[3]所:底子。

譯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