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七十七章餘者損之,不足補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蘇轍

--司馬光

1.本章申明天道是"餘者損之,不敷者補之",即以不足補不敷。天道愛養萬物,上天有好生之德,給萬物以儲存的機遇。老子以張弓比方此事理,申明賢人體察此道,以是能做到博愛天下,至公忘我,並且為而不恃,功成不處。這個事理也是老子在本書中幾次誇大的。

[3]天之道:天道,即天然法例。

以是天道是減不足而補不敷。

天然的規律,不就像張弓射箭嗎?

以是賢人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其功,有所成績而不居功自大。

疏財仗義的力量

他是不肯意顯現本身的賢達。

誰能做到減不足以補不敷呢?

[1]抑:抬高。

前人校注

……

2.大道至柔,以是如張弓射箭,或高或低,或緊或鬆,能做到彈性掌控,也恰是以,才付與六合萬物各有其性,各有其才,各有所用。聰明人就是長於操縱此物理並能做到一通百通、矯捷應用的。

但人類社會則分歧,老是減少不敷來供奉不足。

--河上公

[2]舉:舉高。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譯文

是以聖報酬而不恃[5],功成而不處。

4.實在,對於做功德,比如疏財仗義等,不必抓住一個典範來宣佈道育大師。越是如許,申明題目更多,結果更差。越把做功德當作功德,做功德的人或許越少。因為吵嘴善惡隻在一念之間。讓做功德成為一種普通行動,一種天然的風俗,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典範。

與六合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無身忘我乎,天然,然後乃能與六合合德。

實在,他的門客中,有很多是白吃白住混飯吃的閒人。可見孟嘗君的義氣。以是,江湖人還喜好以孟嘗君來打比方,說或人慷慨仗義。比如山東豪傑秦瓊,就有"小孟嘗"之稱。秦瓊豪放仗義,常常賜與人經濟上的幫忙,以散財助報酬樂事。

[6]見:同現,表示。

--純陽真人

孟嘗君是齊國貴族,王室成員,家底殷實,養了很多門客,號稱有門客三千。雖一定實有,但也可看出他的見賢思齊和博識的胸懷。

人道天道,不過一程,皆是致中和的事理。

提及慷慨,當代就有很多如許的人,比如鄭國的販子弦高,用本身的財物犒勞秦軍,使得秦軍覺得企圖透露,從而挽救了鄭國的危急。而中國販子的祖師爺範蠡,經商發財,又都捐出去,然後再掙錢,再捐,實在是慷慨,真正做到了濟百姓。另有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孟嘗君,也是個慷慨的賢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