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為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小國對大國謙下,從而獲得大國支撐。

--純陽真人

女以是能勝男,陰勝陽,以其溫馨不先求之也。**以溫馨為謙。

治大國者,當如江海居下賤,不逆纖細。大國者,天下士民之所交會。

天下之所交會大國者,以其能謙而居下也。

劉備把張飛罵了一頓,對峙本身去,因而三人隻好第三次去隆中請諸葛亮。

靜以居下,厚德載物。

此時,徐庶和司馬徽向他保舉了隱居隆中的高人諸葛亮。說他既有學問,又有策畫,有宰相之才。但這報酬人狷介,普通人請不出來,建議劉備親身登門拜訪。

又過了一段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懷著虔誠之心第三次到隆中去請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不想陪他去了。關羽說諸葛亮或許徒有浮名,張飛說這點小事何勞哥哥,我去把他綁來就行了。

--範應元

3.有真聰明和真本領的人,常常不是盛氣淩人,難以讓人靠近的,而是謙虛自處,意氣平和,寬大漂亮,溫馨安閒,不與人爭,不與人辯,低調而冷靜,看去毫不起眼,但在關頭時候,又能顯現超凡的聰明和才氣,從而脫穎而出,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大國甘處下賤,天下河道交彙於此,為天下之母。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6],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河上公

[6]畜人:養人。

註釋

靜而不求,物自歸之也。以其靜故能為下也。牝,雌也。雄躁動貪慾,雌常以靜,故能勝雄也。以其靜複能為下,故物歸之也。

可見,大國應當謙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王弼

當時,曹操趁機生長本身的權勢,力量強大,坐據朝廷;而孫權則擁兵自重,盤據江東,漢室江山搖搖欲墜。

因而,大國小國各遂所願。

[2]交:交彙,堆積。

大國者下賤[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3]。

大國不過想兼併小國,小國不過想憑藉大國。

解讀心得

--王夫之

譯文

[1]下賤:江河下流,水會聚之地。

牝常以靜勝牡[4],以靜為下[5]。

--河上公

4.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一小我如果能保持謙虛處下的心態,那麼就能獲得更多人欣悅的幫忙和支撐,從而有助於本身的生長進步,人生之路越走越寬。相反,一個高傲驕傲、自作聰明的人,因其驕會刺傷人,也會傷到本身,本身的人生之路隻會越走越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