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六十五章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知此二者[5]亦稽式[6]。

明白這兩種法例,就叫玄德。

要明白這兩種治國方略也是兩種治國法例。

和萬物同返真樸,纔是真正的順其天然。

--蘇轍

註釋

5.一小我要想活出自我安閒,就要有一顆返璞歸真的心,抱真守一,"順天理,滅人慾",不失自我的純真樸實,如許才氣活得更純粹、更輕鬆,從而涵養出本身人生的高境地,活出自在安閒。

學道者,愚而不能篤,誠而能守,似愚非愚,慎其獨也。

--司馬光

吾以智禦人,人亦以智應之,則高低交相賊也。

[5]二者:指上文"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賢人之道,大而化之,故古之善為道以化民者,非以明之,將以愚之,使渾厚不散,智詐不生也。所謂愚之者,非欺也,但因其天然,不以穿鑿私意導之也。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他豪情豐富,才調橫溢,酷愛文學,以此依托心靈,不管喜憂,他都愛把這份感情付諸於詩文。不管是《水調歌頭》之"大江東去,浪淘儘,千古風騷人物……",還是他記念親人的婉約溫馨之作,都是他本性本真的天然透露。在這些詩詞裡,我們看到了一副廣博仁愛而豪宕浪漫的胸懷,看到了一個廉潔奸佞又細緻浪漫的脾氣中人,看到了一顆主動悲觀而又淡泊名利的超然之心……蘇軾喜好寄情山川,與天然萬物同樂,抒發本身的豪放情懷。在大天然中,他熏陶情操,保持本真和內涵的歡愉,找到人生的力量--不管實際天下如何醜惡,不管奇蹟如何失利,不管餬口如何艱苦,他都能安然麵對,不失自我和力量地活著……"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正因為蘇軾長於融入天然,返歸賦性,充專內心,以是他能活出蕭灑和獨立,活著力量和巨大。他在本性上、餬口上以及文學上的勝利,就是他的"大順",他是以獲得"長生",或許,這多少能夠彌補他在政治上的一些遺憾。

[4]賊:災害,災害。

1.本章以機巧治國有害,樸素治國有福,申明大道貴在返璞歸真,如此才氣真正做到順其天然,六合萬物自但是順利地發展。以是要有為而治,不成私行妄為,粉碎萬物的這類天然發展。

--河上公

蘇軾不但是一名超卓的文學家,更是一名超卓的政治家。他的詩詞氣象萬千,派頭弘大,豪宕浪漫;他的為人,也是心胸百姓,誌向高遠,氣度如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