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六十二章萬物之奧,為天下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河上公

[3]尊:尊敬,敬佩。

[8]以求得:有求必得。

善者視其如珍寶,不善者以其保全本身。

--純陽真人

1.本章申明道為萬物之奇妙、為天下貴,因其有求必得,有罪可免。善者視之如珍寶,不善者以其保全本身。以是,老子以為,隻要執守道,平靜有為,便可免除所謂的典禮和繁文縟節。

[1]寶:寶貝,寶貝。

註釋

--王弼

不是說有求必得,有罪可免嗎?

道者,六合之包,萬物之奧。天無道不清,地無道不寧。天有道,不言而高。地有道,不動而卑。萬物無道不生,萬物有道,以是化育。乾坤錶裡,無不有道,故為道之奧。道也者,不成斯須離也。六合萬物,無不秉氣而生,無不隨氣而化。人乃六閤中之六合,可不以道為寶乎?

典範故事

曹劌說:"兵戈要憑一股士氣。齊軍初次打擊,士氣正旺,倘若我軍與之比武,很難取勝。"魯莊公點頭,持續問道:"那麼,第二次呢?"曹劌說:"第二次伐鼓打擊時,齊軍的士氣比第一次有所消減。到第三次時,其士氣已消磨殆儘了。而此時我軍的士氣正一鼓再鼓,鬥誌昂揚,這時進軍當然就事半功倍。以是,在敵軍士氣衰竭時,俄然攻擊,出其不料,怎能不堪呢?"魯莊公和眾將士點頭稱是,又問道:"齊軍潰敗時,為何不當即追擊呢?"曹劌答覆說:"齊軍逃竄一定是真敗,能夠是佯敗以吸引我軍被騙。以是,我先細心察看了齊軍的車輪印,看它們確切亂了,又察看敵軍旗號,確切已倒了,這些都證明齊軍確切是敗逃,此時才命令追擊,萬事精密,才氣確保萬無一失啊!"大師都心悅誠服。

譯文

齊軍第一次衝鋒,魯軍不迎戰,齊軍攻不下魯軍陣地,便退歸去。

天子者,尊事上帝,父事於天,母事於地,法上帝之無慾,則六合之平靜。

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為天下貴也。

一會兒,齊軍又命令伐鼓號令,開端第三次衝鋒。曹劌還是死守不出,齊軍將士在多次進擊受挫後,士氣大減,個個無精打采,提不起精力。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美言能夠市尊[3],美行能夠加人[4]。

那些不善的人,怎能捨棄道呢?

2.道生養萬物,至公忘我,以是不管善惡是非,不管凹凸貴賤,都能獲得道的惠澤,獲得本身的所需。以是,道為天下人所器重。道對善者必定是嘉獎,對不善者會是包涵。但不善者如果背道而馳,就不得善結束。這不是道懲罰他,而是咎由自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