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2]德:"道"的外化和表示。

窈[6]兮冥[7]兮,此中有精[8]。

道本無形,而有道之士,和藹集於中,精華現於外,而為大德之容。此大德,皆從道體所發。即賢人內有大道之實,外有大德之容。眾美皆具,惟自道中而發也。

閱自門而出者,一一而數之,言道如門,萬物皆自此往也。

2."道"虛無縹緲,深不成測。但並非捉摸不到。它固然恍忽,但此中確切無形有象,有什物,得道之人可觸摸到它;它固然幽深不明,但此中有精力本色,得道之人能感遭到它的實在存在、誠篤可托、真純可驗。申明"道"是實在存在、值得人尋求的。《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3.正因為"道"是萬物之母,萬物以其為宗,它是主宰萬物的真諦地點,以是我們隻要順道而行,才氣抓住這個事物生長的真諦,從而及時行動,獲得勝利。老子本身就是這麼洞察萬物的,以是貫穿到如此深切的哲理。

大德的形狀行跡,以跟著"道"轉移的。

道本不成以物言,此言為物者,病萬物皆出於道也。

1.本章闡述"德"與"道"的乾係,即"道"為"德"之宗、之體,"德"為"道"之子、之用。大德之人,老是崇尚大道,順道而行,以得道為自我要求。老子以為,道是萬物之宗,隻要細心體認了"道",才氣熟諳到萬物生長之始終,抓住事物生長的規律,做到有大德。

註釋

[10]甫:通"父",比方事物的原始。

幽深不明,此中卻有精質。

--陸希聲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3]。

[6]窈(yǎo):深遠,微不成見。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4]。

前人校注

賢人之以是能知萬物之以是然者,能體道而不去故也。

以此。

[3]恍,惚:飄忽不定的模樣。

4.道的如有若無,無有生有,給我們一個啟迪:就是從"虛無"中尋覓此中存在的真諦。隻要迴歸這類純粹虛無的狀況中,內心才氣安好,並在安好中獲得聰明和力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