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道法自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解讀心得

荷蘭人以鹿耳門為"攻不進的天險",底子不設防。但令人不解的是,鄭勝利恰好把登岸點選在了這個"天險"之地,大師都以為,他這無疑是自投死路。但究竟證明鄭勝利是對的。他早已派人實地探測過,並在航道中找到了一條合適的通道,在水位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便能順利通過。每月初1、十五是鹿耳門水位最高的時候。

--範應元

--純陽真人

域中[9]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河上公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2.道在冥冥中主宰著天、地、人,而又無時無處不在,以是,我們講天人合一,就是順道應物,尋求道之渾然一體的境地。如此才氣達到真正的調和共處。人始終應當適應天然大道,也不成能超出天然。

獨立而不改者,言其無與之並而悠長也。周行而不殆者,言其虛通而無所礙也。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這是老子思惟中的精華,表現了老子對人這個天然產品復甦的熟諳。隻要法天效地、樂天知命、適應天然,尋求六合人合一的儲存狀況和境地,纔是合適道的,人才氣獲得真正的生長。

大曰逝[6],逝曰遠[7],遠曰反[8]。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