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二十三章同於道者,希言自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典範故事

--憨山德清

註釋

言過則跆,樂極則悲;一心數變,寢寐自驚。喜怒不至,何風雨之愆乎?

希言[1]天然。

朱元璋玩伴多嘴喪命

道以無形有為成濟萬物,故處置於道者,以有為為君,不言為教,綿綿若存而物得其真,與道同體。故曰同於道。

--王弼

曉得者不言而喻,故曰天然。

尋求德的人,德也會樂於成全它。

暴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長,暴不能久也。報酬事當如道之溫馨,不當如飄風驟雨也。

有背於道和德的人,也會落空道和德。

4.一個長於餬口的人,會自發地法天效地,道法天然,樂天知命,滿足常樂,物來則應,疇昔不留,既能刻苦,也能享用人生。不管幸與不幸,他都會把這些當作是生射中不成躲避的必定,主動悲觀地接管,併成心識地體驗餬口,提煉昇華出本身的生命精質。

--陸希聲

少言辭政令,是符合天然之道的。

六合所天生的暴風驟雨尚且不能悠長,更何況人的狠惡行動呢?

動靜不脛而走。一天,又來了一名當年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的火伴。

[1]希言:少言辭,引申為統治者少政令辦法,少擾民。

--河上公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譯文

--王夫之

前人校注

[3]處置於道者:尋求道的人。

2.尋求道就得道,尋求德就得德;相反,背道背德而行,就會落空道和德。對人不講誠信的人,天然也會落空彆人信賴。這就是"同聲呼應,同氣相求"。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事理也在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