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如因果報應,資訊致病的各種惡報,具此厚德,亦可垂垂化解,化敵為友,祛病強身也。故老子又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如初生嬰兒,製止(製止),純白無疵),毒蟲不螯(螯音釋,蜂蠆蛇虺等毒蟲以毒刺刺人叫螯),猛獸不據(豺狼豺狼等猛獸不敢用其據人之利爪),獲鳥不搏(獲音決,利爪抓人之鳥不抓人了)。赤子不害於物,物亦不害人),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雌雄之合而酸作(酸讀作最,酸作喻(製止)之勃舉),精之至也。”〈〈品德經〉〉。
天樂詩斷:
無是有的對待,有是無的顯像。人間的人都以為有是存在的,是物質性的;無是不存在的,是非物質性的;是以有與無便成為對峙麵。實際上,這類觀點是偏麵的。無的本身含有有的成分;有的本身也含有無的成分;也就是說,精力必須依托於物質當中,方能顯請願力;物質也必須倚賴精力的鞭策,方能闡揚服從。隻要調和二者的辯證乾係,方可製止前者的飄忽無邊和後者的死肉一團的偏枯之患。這就申明一個題目,人是精力和物質的連絡體,即無與有的連絡體。無是肉眼看不到的物質,有是肉眼能看到的物質,究極而言,它們都具物質根本。隻是元素的成分分歧罷了。
9
至大至剛亦至柔,小難容發漫球宙。大同天下天賦道,物阜民康一事無。
博愛心:以廣大的胸懷,廣愛世人,提高萬物,尊老愛幼,恤孤憐貧,見人之急則攙扶幫忙,見物之危則救活擺脫,或買命放生,或勸人開釋,務儘己力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少而為之。無是非之心,去好惡之心,是謂博愛。
從上述這個有史記錄的汗青來推算,現在便是午未兩個元會交代之期,有人稱它是三期末劫,是三會龍華紅陽白陽瓜代之期,存在著一個劫數的轉折點。此話固然荒唐,但也能夠作為一個假像的推算體例o若再過六萬餘年今後,又將規覆成一個鴻蒙渾沌,零寂無聲的無的天下了。可無形的宇宙真宰,以及每小我或物的虛靈賦性,不但在依托於無形時主宰著大小六合生生化化的演變過程,即便在分開軀殼的無形時,也仍然是一靈獨照,孕育著下一元會新的胚胎。可見“團空為塊,粉塊為空”,確乎是萬古穩定的循環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