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是有的對待,有是無的顯像。人間的人都以為有是存在的,是物質性的;無是不存在的,是非物質性的;是以有與無便成為對峙麵。實際上,這類觀點是偏麵的。無的本身含有有的成分;有的本身也含有無的成分;也就是說,精力必須依托於物質當中,方能顯請願力;物質也必須倚賴精力的鞭策,方能闡揚服從。隻要調和二者的辯證乾係,方可製止前者的飄忽無邊和後者的死肉一團的偏枯之患。這就申明一個題目,人是精力和物質的連絡體,即無與有的連絡體。無是肉眼看不到的物質,有是肉眼能看到的物質,究極而言,它們都具物質根本。隻是元素的成分分歧罷了。
品德好像體與翅,有身無翼不飛之。勸君學道先尊德,作個修真好樣兒。
全息之人百罪除,舉心動念鬼神知。善心一發妖魔避,豈不周身百體舒。
都說道高龍虎伏,難品德重鬼神欽。靈台清淨便為佛,雖未修持也會成。
試想六合未斥地之前,鴻矇混漠,物質何存。及到粵稽盤古生太荒,用板斧劈開渾沌而有六合。方始從一片空漠無朕,靈寂無聲的虛界,逐步步入草昧叢生,人物暢旺,乃至達到今文明鼎盛的期間。前人有言,六合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終始。從元會上說,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自開天辟地持續到明天,已經六萬餘年了。我以為這個推算汗青的體例是最切確的。從草昧到上古、中古,現在都有汗青考據,從結繩、到八卦至筆墨都有文物可證。分歧於某些考古家,把汗青推算到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光年的冇有實據的平空假想,幾條煤炭,幾塊化石,幾具骸骨,就能作為太古汗青記錄,這隻能自欺欺人,永久獲得不考證。
前人說:“忘我才氣恐懼。“這真是一句非常恰切的至理名言。簡樸的說,你明天做了一件功德,就感到心安理得、脾氣鎮靜;相反的,如果你明天做了一件好事,傷害了彆人,就感到忐忑不安,惶惑不成整天。這就是你的知己對你本身的呼喚。前人還說:“善惡之報,隨影隨形。”或許就是這個事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