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佐道:“元和年間節度使劉總舊事。”
馮道答覆:“此人學富五車,熟讀經史子集,尤擅法典律令,可歎胡人不會利用。”
吳中佐道:“天寶年間,安節度每遇此事,著即發兵,必屠胡人部族方歸。”
馮道被勾起了興趣,又問:“天寶年間如何?”
文武相見,好一陣熱烈,李誠中曉得馮道正在商討對一起契丹人當街殺人的案件後,便想先聽一下,因而進了大堂,和世人一道坐了下來。在馮道的表示下,吳中佐再次臚陳了整起案件的顛末,並將本身的判罰推定儘數道來。麵前之人是柳城真正的仆人,吳中佐怎肯放過這自薦的大好良機,當下發揮渾身本領,隻恨不能將畢生所學全數展露。
在李誠中的認知裡,誇大胡族的奇特性該當讓位於誇大各族的共同性,後代很多針對少數族群的虐待政策,實在反而強化了對他們的非認同感,將其從中華民族這個大師庭中分裂出來。當然。李誠中不曉得本身這類認知是否侷促,但他既然穿越了,既然成為了柳城說一不二的仆人,他當然要遵循本身的認知來辦理治下之民。
馮道問:“此話怎講?”
吳中佐表字漢元,是柳城大戶,祖上原是故營州都督府處置,兼行貿易,家財豐富。吳家是柳城少有的書香家世,家中藏書上千,後輩飽讀詩書。柳城被奚人占有後,捨不得丟棄家財的吳家向奚人屈就,以重財賄賂奚人,同時主動其奚人出運營策,使家屬得以在柳城持續。厥前麵對契丹人,吳家施以不異的戰略,算是勉強保住了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