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三十一章 營州經略(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能夠說,長史之權可輕可重,視所屬機構而定,營州本為都督軍府,李誠中為馮道討來的長史一職,實則是著眼將來。馮道現在是營州刺史府長史,名義刺史在平州,他就是大唐在營州的最高文官,實際代行刺史事。李誠中在白狼山時曾經答允過馮道,將來幫他登上營州刺史之位,現在也算完成了大半。

李誠中點頭:“就是這個意義。既然是長史府的幕僚,我們就不必遵循朝廷成例,因為長史府幕僚並不在朝廷官職體係內,為了避諱,我們能夠將這些官職和機構換個名字,如許的話,誰都說不出個不是來。”

馮道的功勞是看在李誠中眼裡,記在李誠中間裡的,他還記得當年曾經答允過馮道,要幫忙他成為營州刺史,是以,李誠中起首想到的就是為馮道一步步爬升而儘力。

馮道對本身獲得營州刺史府長史一職非常歡樂。長史本為幕僚官,即掾屬之長,秦漢之際,丞相、三公等大員府中所置長史權勢極重。唐製,上州或中州均設有長史一職,位在彆駕之下,卻已經冇有了實權。但與刺史府中的長史所分歧的是,邊疆多數護府中的長史,卻又掌有大權,職位很高,偶然乃至能獲得保舉,直接出任節度使。天寶以後,大唐各都護府逐步滅亡,長史一職才垂垂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