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以中書令二報酬長官,又以中書侍郎二報酬副長官。首要的屬官有中書舍人,掌參議表章、草擬詔敕及璽書冊命等。中書舍人因職掌的特性,能夠打仗機務要政,並能夠對軍國大政提出本身的開端措置定見,簽訂本身的姓名,稱為“五花判事”。屬官另有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事上封事(上呈書麵陳述)。又有右補闕、右拾遺也是諷諫建言之官。
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部的長官為尚書,副長官為侍郎。每部下轄四司,司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六部及各司職掌見表2。(15)
唐朝宗時,在內廷又設置內樞密使,公用寺人掌管奏章通報、傳達詔旨,逐步參與奧妙。在寺人擅權的時候,樞密使可參與朝政,宰相之權多被劫奪。
三省長官各有官署,但遇軍國大事需共同商討。唐初他們的議事地點在門下省,稱政事堂。高宗時,政事堂改設在中書省。玄宗時,政事堂改稱“中書門下”,並設置吏房、機務房、兵房、戶房、刑禮房等五房,分曹辦事,如許本來僅是宰相議事處所的政事堂便生長成一個宰相的辦事機構,以五房措置平常行政事件。肅宗今後,“中書門下”又簡稱“中書”與中書省分歧。政事堂是朝廷的決策構造,凡天下軍政秘密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起落,都在這裡議決。唐朝宰相普通稀有人擔負,多時曾達十餘人,此中有一名是首席宰相,稱為“在朝事筆”。安史之亂後,改成宰相們輪番擔負首席,十天一改換;德宗時又改成每日一改換,想以此防備宰相擅權,但實際感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