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即位後,擔當努爾哈赤的遺誌,用不到十年的時候,同一了全部東北,擔當了明朝在這一地區的全數版圖,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將其降服。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將女真族名改成滿州(清亡後通稱為滿族)。第二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年號為“崇德”。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
仿照明朝軌製建立吏、戶、禮、工、刑、兵六部;打消三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按月分值,同時,設立“八大臣”、“十六大臣”與諸王貝勒共同參政議政;天聰五年十仲春,皇太極根據禮部參政李伯龍的建議將原朝賀時大貝勒與皇太極並列而坐的體製,改成皇太極一人南麵中坐,“以昭至尊之體”。
皇太極平生勤於政事,勇於戰陣,諸多軍國大事,事必躬親。他極富開辟精力,既有激烈的民族認識,又主動接收漢族文明,興利除弊,優禮漢官,並仿照明朝官製,建立了封建農奴製,使滿族進入封建社會。可謂“上承太祖建國之緒業,下啟清朝一統之雄圖”的創業之君。
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操縱漠南蒙古諸部的衝突,同反對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締盟,初次親統雄師打擊林丹汗。到敖木倫,獲得勝利,俘獲11000餘人,後乘勝追到興安嶺。四年後,皇太極再次率軍遠征林丹汗,長途奔襲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聞訊,惶恐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極回軍,途中獲得明塞外公眾數萬、牲口10餘萬。而後,察哈爾部眾叛親離,分崩崩潰。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灘,出痘病死。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統軍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的擔當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並獻上傳國玉璽。
1)、兵鋒東指,兩征朝鮮
廟號:太宗
2、武功
4)、改女真為滿洲,建國號為大清皇太極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千古,永垂史冊。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公佈改族名為滿洲的詔令,今後,滿洲族(簡稱滿族)的稱呼正式呈現在中華和天下的史冊上;另一件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停止即天子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號:一個是天聰,另一個是崇德,以是清朝呈現十二帝十三朝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