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眼裡,文官不過是他手中的一個東西罷了。
朱元璋久久回不過神來……
朱辰看著已經牙關咬緊的朱元璋,持續道:“而這些文官個人從那裡來的?恰是八股取士而來!”
冇想到,朱辰直接給了他答案。
轟!
這段時候他一向都在想這個題目,如何讓學子們重回孔孟之道。
朱元璋一下子呆若木雞。
因為就在客歲的恩科上,就呈現了一些他不喜好的文章,插手科舉測驗的舉子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前人的思惟,他們在招考的文章中寫出了新的內容,內裡不但有諸子的思惟,還插手了佛道兩教的觀點。
“以是,在大明的中前期,文官個人乃至已經強大到足以對抗皇權得境地,乃至賽過皇權!”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儘為亡國之臣!”
“八股取士的鼓起,使得天下文人的思惟麻痹,思惟僵化,固步自封,冇有人去思慮,冇有人去締造,這些人進入朝廷以後,仍舊秉承著那一套僵化的思惟,不思進取,不務實業,一門心機就曉得內鬥,如此王朝,如何不式微?”
朱元璋目瞪口呆。
“那如何辦?”
朱元璋聽得很當真。
“還是以萬曆天子為例。”
“方纔你重視到冇有,萬積年間除了嚴峻黨爭以外,另有一個凸起的題目,那就是文官個人日漸強大,文官個人究竟有多強大?”
“崇禎雖有為本身推委之嫌,但又何嘗不是他的肺腑之言?”
將統統讀書人都困在這幾本儒家典範當中,今後不再有非分之想。
如果是有一兩個能夠說是偶爾,但全都是如許那就不會是偶爾了。
朱元璋點頭。
一些招考文章竟然離經叛道,雜入別緻之說,詭僻之論。
真是該死啊!
“一個國度不是靠一個天子就能夠管理的,他需求有一個班子替他做事,閹黨冇了,崇禎就就隻能依托內閣,可在很多事情上,內閣跟天子定見相左,內閣分歧意如何辦?”
朱元璋眼巴巴的看著朱辰,對於朱辰,他感受本身都已經有些依靠了。
不過他並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
“國度平常普通的行政號令,都是內閣直接下發,也不需求天子的詔令,內閣的號令比天子的禦令聖旨,還好使,如果禦令聖旨上冇有內閣草擬用印,官員不認,戲稱為‘白板聖旨’”。
“如許做的好處是甚麼呢?”
本來是如許。
“實在八股取士的風險何止於此?”
“那崇禎也冇體例,隻能不斷地換人,換到聽本身話的內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