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_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副凱旋將帥的神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嗯,也好!方逢時才略明練,與王崇古又有同年之誼,不失合適人選。”高拱附和說。

張居正看了一眼,笑了起來,道:“哈哈哈,玄翁知我。恰是王之誥。他是居正的親家,但內舉不避親,王之誥做三邊總督,合適。”

張居正道:“恰是。俺答與虜庭駐牧豐州灘,他的六個兒子,宗子黃台吉在宣府邊外,離邊三百裡;其他各子彆離於大同陽和、得勝堡、殺胡堡、山西偏關、陝西河州等邊外二三百裡處駐牧。老酋俺答早已是國朝最大禍害!”

“薊遼總督譚綸、宣大總督王崇古,”高拱對勁地說著,“北邊兩要地,督撫得人,三邊總督,就照叔大說的,用王之誥!”

“高先生說的是!”皇上以讚美的腔調道。

高拱手指持續向左挪動,說:“延綏、甘肅、寧夏三鎮首要防備俺答之弟吉囊及三子,但是吉囊各部散處河西僻隅,與俺答諸部不成同語。故今之製馭諸虜,要在俺答一酋罷了。”

“叔大有甚話,說嘛!”高拱催促道。

“皇上,臣觀兵部侍郎與他部一樣,也設二員。近年既稱邊關多事,而官則如舊,乃至於巡閱邊事,要臨時抽調他官,或遇邊方總督員缺,也常常臨時以他官調任。補於東又缺於西,且道途悠遠,動經歲時不得履任,門庭告急之事,無報酬禦。臣愚,誠中夜以思,宜於兵部添設侍郎二員,或在部協理部務,或巡閱邊務,或遇邊方總督員缺,即敏捷以一人往,可朝發夕至。因其出入中外,經曆既深,凡兵事與邊關險隘、虜情緩急、將領賢否、士馬強弱,皆巳曉暢諳熟,方略素定,遇有尚書員缺,即以其資深者補之。”

“喔,不知興化會不會調集到中堂議事?”張居正遲疑道。

“叔大剛纔言大同尤其緊急,我深有同感。大同直當俺答一麵,且比年遭虜患,當為防務之重。”高拱調子果斷地說。他目視火線,幽遠而通俗,“以往,在朝者所謂防務,實則惟以保京師和皇陵無虞為要,宣大總督駐節懷來。以保京、陵。此一防務方略,底線太低!我意,宣大總督駐地要西移,移到陽和去。以此向中外宣示,國朝防務底線,是確保北邊安然,而不是僅僅著眼於京師、皇陵!”

高拱做了一個請入坐的手勢,和張居正一同隔幾而坐,喝了口茶,邊放茶盞邊道:“南京兵部侍郎李遷調兩廣總督;陳其學調南京兵部侍郎;王崇古調宣大總督。叔大覺得如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