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這些天忙啥呢?”蘇昊在寧夏城的臨時居處會晤董、楊二人,一見麵就笑嗬嗬地對他們問道。
這一次,藉著給蘇昊送軍器的機遇,董天章和楊來禎二人來到了寧夏城,實在是想看看有冇有甚麼商機。蘇昊在信中談到了有關煤礦和暖棚之類的事情,讓這二人感到有機可趁。
“真有此事?”楊來禎驚道,“蘇總兵快說說,甚麼處統統礦。”
“那你們擔憂甚麼?”蘇昊問道。
董天章笑道:“蘇總兵忙國度大事,我和詔伯不敢打攪,也就趁便忙點買賣上的事情,都是上不了檯麵的。不過,這幾日忙活下來,倒也替蘇總兵弄到了幾萬兩銀子,算是不虛此行吧。”
蘇昊道:“韃靼人也不是天生就該占有這座寶山的,這天下的財產,不都是誰有本領就歸誰統統嗎?這座山脈據我邊牆不過是200裡的路程,我們為甚麼就不能出兵把它占過來呢?”
“起首,就是這個位置。”蘇昊用手指了指輿圖,說道:“這裡叫巴彥烏拉山,山脈中富集金銀鉛鋅等各種礦物,另有煤礦和能夠用作肥料的磷礦,可謂一座寶山。”
“這倒不是。”董天章道,“我跟李總兵說了,他要的量太大,我們隻能分批供應給他。他也承諾了,說全數貨色兩年以內托付就行了。”
蘇昊道:“要節製草原,就必須對草原用兵。而用兵有兩個難處,一是要用錢,二是要壓服朝中群臣同意出兵。二位掌櫃,這兩個難處,你們覺恰當若那邊理?”
“蘇總兵,李總兵那邊固然提出了這個要求,但是我和詔伯並冇有頓時承諾他,主如果還要聽聽蘇總兵的意義。”董天章說道。
“這……這個倒是無妨。”蘇昊張口結舌,他千萬冇想到董天章竟然會替他想到這一步,他理了理思路,對董、楊二人正色道:
董天章道:“董某傳聞,這一次蘇總兵憑火器破敵,功績不小。這火器乃是我們勘輿營的看家寶貝,如果大量賣給李總兵,今後他豈不是要與蘇總兵爭功了?”
蘇昊說的兩位信使,恰是董天章和楊來禎這兩位官商。
蘇昊在京郊建的工廠,出產望遠鏡、扮裝鏡、高錳鋼刀具和盔甲等物,還出產各種火器。前者是能夠直接上市場買賣的,後者則隻能針對軍方停止發賣。蘇昊要設備勘輿營,需求大量的投入,是以必須把工廠的出產發賣出去。在此之前,蘇昊曾經拜托董、楊二人幫手聯絡各地的軍鎮,發賣蘇氏工廠的火器,代價方麵的事情,也是事前就已經商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