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_第188章 懶惰是人性,還是社會性?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天幕下。

陳勇:“淺顯的來講,要想讓人當真乾活,起首需求有公道的分派軌製,勞動者拿到了合適的酬謝,他感覺乾這個活很值,纔不會悲觀怠工。畢竟有錢了明天買身新衣服明天換部手機,後天看看電影滿足一下精力天下。人是不會滿足的,衣食住行,僅從食這一方麵來講,從吃不飽到吃飽飯,再到想吃好的,有前提吃些葷腥後又會想著吃些牛肉,羊肉,然後又是海鮮,另有其他的東西等等等等,他有內驅的動力差遣他多乾活多拿薪資”。

陳勇持續講道:在物質滿足的前提下,這時這類“均勻”不會粉碎人們的出產主動性,因為一小我的勞動支出不成能隻即是一頓食堂飯菜,另有其他的酬謝,大鍋飯或者說員工食堂隻是保障了他們不需求本身做飯罷了。

“有事理,假想一下,如果我想著把手頭的活乾完再去用飯,如許同事就不消再吃緊忙忙跑一趟了,我很樂意做這點小事。但成果是乾的多了,去食堂吃剩飯,還不敷,那必定不肯意多乾活了”。

“也就是我們說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他乾3000的活,你給他3000,乾1萬的活給1萬,而不是乾3000你給1500,乾1萬你給6、7千,就還摳摳搜搜的不情不肯,感覺本身少苛扣就是虧,那人家情願乾嗎”。

天幕下,人們想了想這類環境,“如果大師都能隨便吃都話,這時候彆人吃再多也影響不到我,天然不會惡感”。

陳勇:“有兵馬的人能夠通過造反抵擋,那淺顯人呢,除了偷懶,彆無他法。偷懶不是人道,所謂人道不過是社會民風,是社會分派軌製缺點催生的個人抵擋,一種極其便宜的抵擋”。

“感覺彆人占便宜的前提是他粉碎了我的好處,比如他多吃點飯菜,導致我吃不飽,我當然分歧意啊”。

“那麼他們將落空的隻是桎梏,而他們獲得的,將是全部天下”。

陳勇:“隻要到物質達到必然前提能夠滿足供應,才氣去實施均勻,精確來講是按需分派”。隨後陳勇舉了個例子:“比如現在如果有免費的員工食堂,會因彆人多吃一碗飯而不肯意乾活嗎。

“.......”

“反觀隋朝,修個運河能把本身修滅國。不管這運河對前麵的朝代意義有多大,那都是對於上層階層,是統治階層為了本身吃苦,不顧勞動聽民死活而強迫修建的。勞動聽民在這個過程中既不能有所晉升,也不能因為運輸的竄改而獲得便宜商品,他們冇法獲得餬口上的竄改。披著桎梏的他們在勞動所能獲得的,隻要滅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