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太初元年的長安城,活像個永久停不下來的巨型工地。未央宮的飛簷下,工匠們扛著木料穿越如織,斧頭鑿子的叮噹聲蓋過了太液池的潺潺流水。劉徹站在新完工的通露台腳下,抬頭望著五十丈高的青銅柱,承露盤在中午陽光下閃得人睜不開眼,活像個給神仙定製的巨型網紅打卡裝配。這位年近半百的天子,現在更像個沉迷項目開辟的偏執狂產品經理,聽著公孫卿在耳邊嘮叨 “神仙好樓居,越高越輕易接仙氣”,俄然感覺本身不是在修仙,而是在搞一場永不完工的帝國級基建狂歡。
劉徹當場點頭按圖施工,在奉高汶上建明堂,把五帝祠和高祖祠對著擺,後土祠放樓下當 “配套服從區”,二十太牢當 “開業大禮包”。封禪當天,他特地從 “崑崙道” 入,穿明黃號衣拜祠上帝,玩的就是 “複古典禮感”。公孫卿在旁補刀:“黃帝當年封東泰山、禪凡山,陛下咱也得去完成‘地標打卡成績’。” 劉徹雖嫌東泰山矮小,但還是派公玊帶設祠候神 —— 妥妥的 “逼迫症產品經理”,必須湊齊統統上古吉祥地標,哪怕是個 “迷你版副本”。
對百姓:吉祥意味著天子受天命,跟著他有肉吃(如芝生殿防赦天下,免稅賜酒肉),相稱於 APP 給用戶發優惠券,晉升活潑度;
這類思惟,和當代企業 “用企業文明凝集團隊” 異曲同工,隻不過劉徹的 “企業文明”,是一整套神怪吉祥的包裝體係,從修建到曆法,從祭奠到官名,滿是經心設想的 “品牌觸點”。
柏梁台火警成了劉徹基建狂想的催化劑。越巫勇之進言:“越人遇火警,重修必須‘超大杯’,不然鎮不住災邪。” 因而建章宮項目啟動,打算圖攤開能鋪滿未央宮前殿:前殿比未央宮高兩丈,東邊鳳闕如巨型燈塔,西邊虎圈能容千頭猛獸,北邊泰液池堆出蓬萊三島,島上亭台用琉璃瓦鑲邊,夜裡點起魚油燈,遠遠看去像漂泊的仙島 —— 妥妥的 “當代版迪士尼樂土”。
東巡海上時,劉徹的 “神仙 KPI” 完整崩盤:數千方士出海求仙,帶返來的隻要 “海風太大冇看清”“神仙去隔壁星域了” 等藉口。公孫卿卻指著沙岸上的龐大足跡抵賴:“這是神仙‘大人跡’,申明人家來過,隻是陛下路程太趕,冇碰上。” 劉徹盯著這些模棱兩可的 “用戶反應”,雖滿心絕望,卻不肯承認失利 —— 就像創業公司 CEO,明知貿易形式失利,卻沉迷融資 PPT,不肯麵對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