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第47章 楚鳳折羽:鴻門宴上的權力博弈與項羽的致命自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樊噲的 "臣死且不避",成為後代懦夫的標杆,卻少有人知他在鴻門宴上的生彘肩,恰是秦地百姓進獻的 "彘肩鬥酒"—— 這類粗暴的飲食,暗合了秦人對懦夫的崇拜,偶然中消解了項羽的戒心。汗青的轉機,常常藏在這些看似藐小的細節中。

最弔詭的是,劉邦建立漢朝後,竟以 "赤帝子" 自居,持續了楚地的 "火德" 信奉,將項羽的 "楚鳳" 歸入天命體係。正如漢長安城的打算,融會了秦的嚴肅與楚的浪漫,阿誰在鴻門宴上險象環生的沛公,終究讓楚鳳的精魂,在赤龍的羽翼下獲得了長生。

分封諸侯的策令在彭城公佈時,項羽盯著輿圖上的巴、蜀,想起範增的私語:"秦之遷人皆居蜀,可距塞漢王。" 他用心將 "巴、蜀" 稱為關中,卻不知棧道連雲的蜀地,正成為劉邦的龍興之地。章邯的雍王印璽上,楚鳳紋覆蓋了玄鳥,卻蓋不住降將眼中的不甘 —— 那些在新安被坑殺的二十萬秦卒,現在正成為秦民氣中的血仇。

項伯的夜奔,在《漢書》中被記為 "背親向疏",卻不知楚簡中儲存著他與張良的來往竹簡:"楚人不傷沛公,天欲亡秦乎?" 這個在秦朝做過櫟陽獄掾的貴族,早看破了秦製的縫隙,卻寄但願於劉邦的 "廣大"。他的挑選,不是叛變,而是在楚鳳與赤龍之間,挑選了能夠讓天下休兵的但願。

鴻門的晨霧還未散儘,劉邦的百騎車隊已碾過碎石路。車輦中,他幾次摩挲著袖口的玄鳥紋玉佩 —— 那是入關時子嬰所獻,現在卻硌得掌心發疼。張良昨日深夜的提示還在耳邊:"項王帳下,範增的玉玦已磨出缺口。" 他望著火線項羽大營的楚鳳旗,旗角在風中獵獵作響,俄然想起沛縣老父的相麵:"公之相,龍虎氣成五彩。" 現在卻不得不低眉紮眼,去麵對阿誰曾在钜鹿破釜沉舟的霸王。

項羽分封的十八諸侯,終究在楚漢戰役中紛繁背叛,印證了範增的預言。但他初創的 "霸王" 稱呼,卻成為後代盤據者的精力求騰,曹操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李自成的 "大順政權",都暗含著對項羽式霸業的隱蔽神馳。

範增的玉玦在袖中發燙,三次舉玨的手勢被項王疏忽,他望著項羽眼中的躊躇,俄然想起定陶之戰前的項梁。一樣的驕貴,一樣的剛愎,汗青正在重演。"豎子不敷與謀!" 他在心底吼怒,卻瞥見項伯的劍已擋在劉邦身前,那是楚軍中僅次於項羽的神弓手,現在卻用身材築成庇護沛公的壁壘。項伯的眼神偶爾掃過他,帶著一絲慚愧與斷交 —— 這個曾在櫟陽獄被張良救下的楚國貴族,畢竟挑選了義氣而非霸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