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他無法的是,當他想為李固、杜喬昭雪,單超卻嘲笑道:"當年誅殺李固,陛下但是蓋了玉璽的,翻舊案,是說陛下當年錯殺忠臣?" 他看著單超腰間的佩劍,俄然認識到,本身不過是將皇權從外戚手中移交到寺人手中,傀儡的運氣,並未真正竄改。
蒲月的博園,匽朱紫的冊封大典格外冷僻,隻要寥寥數名寺人和宮女婢候。劉誌看著生母穿上皇後褘衣,那衣料華貴卻不稱身,母親的手在繡著龍紋的袖口下微微發顫,想起十五年前在蠡吾侯府,母親老是穿戴素衣在天井裡種桑養蠶,教他讀《詩經》。現在她顫巍巍地接管朝拜,背後倒是梁冀的嘲笑 —— 冊封聖旨下達當日,梁冀便 "建議":"博園離宮太遠,皇後宜居南宮。" 他明白,這是在堵截他與母族的聯絡,就像剪斷木偶的一根線,讓他更難掙紮。
永興元年的張掖,處所官上奏 "白鹿見",說是吉祥,可劉誌曉得,這不過是裝點承平。同年七月,三十二郡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像烏雲般掩蔽太陽,所過之處,莊稼隻剩光禿禿的杆莖。黃河水溢,冀州流民達數十萬戶,路邊的樹皮被啃得乾清乾淨,乃至呈現 "人相食" 的慘狀。他微服出訪,瞥見一個老婦人蹲在路邊,用瓦罐煮著蝗蟲,身邊躺著兩個餓死的孩子,老婦人木然地說:"煮了給他們送行,免得做餓死鬼。" 回宮後,梁冀卻笑著遞上西域進貢的夜光璧,璧上用金絲刻著梁氏家紋:"陛下憂心民生,何不消此璧換糧?" 他盯著美玉,俄然發明上麵的家紋比天子的傳國玉璽還要精彩,而所謂 "換糧",不過是梁冀藉機低價收買哀鴻地盤的幌子。
最險的是打算泄漏。梁冀的眼線發明寺人頻繁出入禁中,密報給梁冀。劉誌急中生智,次日在西花圃大擺宴席,讓宮女們盛飾豔抹,本身則抱著酒罈,裝出沉迷酒色的模樣,用心讓梁冀的密探瞥見。梁冀公然放鬆警戒,笑著對親信說:"小兒輩隻配喝酒作樂,不敷為慮。" 卻不知,此時的羽林衛大營,河間馬隊已換上禁戎服束,隻等一聲令下。
元嘉元年的夏天,任城、梁國的饑荒達到頂點。劉誌從北宮城牆上望去,災黎如螻蟻般湧入洛陽,衣衫襤褸,扶老攜幼,護城河漂著餓死的屍身,竟被野狗分食。他想起客歲九江大疫,光祿大夫帶著醫藥隊出城,卻被梁冀的私兵截留,醫藥被運往梁氏莊園,說是 "大將軍府需防疫"。現在聖旨裡寫著 "賑給乏絕,安撫居業",可打建國庫,卻發明三分之二的糧食都蓋上了梁氏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