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勢行功心解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諳;
太極拳的活動特性: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綴不竭”。這類活動既天然又高雅,可切身材味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外型,詩的意境。在初級的享用中,使疾病消逝,使身心安康。
背──伸展伸拔,稱為“拔背”,不成弓駝;
西席不識此中理,難將技藝論凹凸。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上籠下提君須記,打擊退閃莫遲遲。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成傾斜扭捏,眼要天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yī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竄改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rì久,不能豁然貫穿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豪傑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傍門甚多,雖勢有辨彆,概不過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有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天賦天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兩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製,兩重之病未悟而。yù避此病,須知yī陽;粘便是走,走便是粘,陽不離yī,yī不離陽;yī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ī,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yù。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成不詳辨焉。是為論。
<rip>pa_();</rip></pa>
太極拳,是綜合了曆代各家拳法,連絡了當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接收了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醫實際而構成的一種表裡兼練、溫和、遲緩、輕靈的拳術。“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繫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獨一的意義。
行動弧形,圓活完整,即行動要呈弧情勢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高低相隨,周身構成一個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