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_第235 文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錢的事情,搞定了,但是要真正建立格物學嘉獎金,卻另有很多困難。

李文貴說到這裡,從書桌上拿起他的稿子,晃了晃以後說道:“你們能夠看看,有甚麼設法也能夠給我說說。”

本來恩師是闡收回了氛圍中會存在一種叫做氧氣的東西,隻要有這類東西,火焰纔會燃燒,由此想到了把煤餅做成了蜂窩煤,增加了氛圍暢通。

一聽這話,統統人都恨不得第一時候能看到他的這篇文章。

了不起,真得是了不起!

一時之間,有很多人都心動了。畢竟不是每小我都能有徐謂和吳承恩的寫作天賦,其彆人的連載書支出,起碼要打個半數。

如果說之前的話,徐謂能夠隻是佩服李文貴寫故事的才氣,以及一些見地。現在,他對李文貴的佩服,就進一步加深了。

那篇文章的思路,確切很清楚,從迷惑動手,去想此中的啟事,即知其以是然,然後再用之。就那麼簡樸的事情罷了!

不要說他平時牢固要寫書,還要操心其他買賣,就隻是核閱申請本身這個事情,就夠忙的了!

在他們的眼裡,他們恩師折騰的任何東西,都是能賺大錢的。

但是,這個事情,又不成能不做。因為這乾係到中原的將來,對於中原來講,意義非常嚴峻!

起碼這類麵對迷惑去求解,最後還能拿來用的本領,他還真冇有!

氛圍看得見摸不著,是不是氛圍實在是甚麼都冇有呢?

其彆人都是獵奇,哪怕他們實在甚麼都看不到,都是伸著脖子想看看。

“我先寫了一篇範文,起碼我以為,如果有人寫出近似我如許文章的,大抵就能獲獎的了。”

想到這裡,他便脫手寫了起來,題目很簡樸,叫做:“氛圍中到底有甚麼?”

但是,如果李文貴親身考覈的話,他是真忙不過來的。

是以,他站了起來,疇昔恭敬地接過文章,回到坐位先讀了起來。

他們能在編輯部拜李文貴為師,挑選寫故事,就已經是寫書內裡最高支出的人了。這一篇文章要能得一萬兩銀子以上,那豈不是比他們每天埋頭寫故事還要贏利?

之前籌辦要設立格物學嘉獎金的事情,他們天然傳聞了,但是不管從阿誰角度想,都想不出這個事情,不是給彆人送錢麼,還如何贏利?

這也讓好些人動了心機,看是不是仿照恩師的設法,說不定本身就能想出一個賺大錢的設法,不說和蜂窩煤買賣那麼贏利,有個一半都行!

不過徐謂是大師兄,也是坐在離李文貴比來的坐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