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後我讓反派姐姐們後悔_第367章 真相大白,善後功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子時潮流漫過閘口時,三十名親兵扮作漁夫扛著漁獲靠近鹽倉,海水在他們腳下“嘩嘩”作響。

當第七盞燈在戌時初刻亮起時,海麵傳來龜船特有的櫓槳聲,那聲音“嘩啦嘩啦”作響,像是一首降落的戰歌。

他俄然把銅片按在灶壁某處,缺損的棱角與磚石上經年累月的刮痕嚴絲合縫,磚石觸感堅固而冰冷。

他盯著藤球大要發黑的竹篾,竹篾觸感粗糙而堅固,俄然抽出郭啟的佩刀劈開球體——潮濕的椰棕芯裡裹著半張潮汐表,墨跡暈染的戌時旁畫著帶缺口的滿月,那紙張觸感潮濕而綿軟。

蕭雲天抓住郭啟手腕往海神廟後牆貼去,三指扣住屋簷垂下的纜繩,纜繩在風中微微閒逛,觸感粗糙而冰冷。

鹽倉頂上燃起三支響箭,本地十八個漁村同時亮起篝火——恰是用敵軍暗號假裝的安然信號,篝火在夜空中熊熊燃燒,收回“劈裡啪啦”的聲響。

郭啟正要接話,曬場方向俄然傳來孩童嬉鬨聲,那聲音清脆而歡暢,在沉寂的鹽田邊顯得格外高聳。

青銅機括轉動聲被浪濤諱飾,鹽倉北牆俄然陷落出半人高的缺口——恰是三年前漕運衙門奧妙修建的應急通道,那陷落聲“霹雷”作響,震得人耳朵生疼。

暮色來臨時,蕭雲天和郭啟分開鹽田,沿著蜿蜒的巷子,海風垂垂變得更微弱,他們向著海神廟的方向快步走去。一起上,路邊的野草在風中“沙沙”作響,月光灑在地上,像是鋪上了一層銀霜。他們趴在海神廟屋脊上,屋脊的瓦片觸感冰冷而堅固。

二十八個青壯兵士的腰刀在月光下泛著桐油光,刀刃都特地磨出與倭寇佩刀類似的鋸齒,刀身觸感冰冷而鋒利。

郭啟正要靠近看個究竟,遠處村落俄然傳來打更梆子“梆梆梆梆”敲了四聲——寅時三刻不該有的動靜,那梆子聲在沉寂的夜裡傳得很遠,帶著一絲詭異。

當看到"林"字最後一筆特地加粗的刻痕,他瞳孔驟縮——三日前刺史府暗格密信上的火漆印,恰是林氏宗祠獨占的雙鯉紋,火漆印觸感溫熱而黏稠。

二十八個青壯兵士跟著他們摸進漁村時,晨霧像一層薄紗滿盈著,模糊約約能聞到熟桐油味兒,那味道帶著一絲刺鼻。蕭雲天在村口碾米石臼旁頓住腳步,食指抹過凹槽裡固結的褐色陳跡,那陳跡觸感乾澀而粗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