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千佛法會的第二環受經,並不但僅是由天靜寺遴選出來的某一名和尚或者沙彌將諸位佛門前輩在第一環所講經文記錄下來,而是由這小靈山山顛上的一眾僧眾謄寫記錄,一一清算過後,再分離至景浩界各寺藏經閣安設。
恒真和尚連連伸謝,自去抄經不提。
實在恒真和尚出身凡俗,固然身無靈根,但也是自小剃度削髮,用心修行,更何況現在走遍萬裡江山,才入得天靜寺,有緣插手千佛法會,心性修持比起普通的佛門弟子還要強上幾分,理應不會如此侷促纔是。但無法恒真和尚現在地點的處所乃是天下僧侶心目中的聖地天靜寺,插手的是天下僧侶隻在傳聞中的佛門至高嘉會千佛法會,法會上正在授經的是已經登臨西方極樂淨土的羅漢金剛,身邊與他一同插伎倆會聽經的是佛門裡首屈一指的大德高僧,這等規格、這等環境,那就是他常日裡做夢也絕對夢不到的美景!現在他隻是稍稍特彆幾分,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了。
淨涪將指間掐拿著的佛珠重新帶回擊腕上,正要開端鈔繕,卻發覺到中間遞來的視野。他移過目光去,正迎上那恒真和尚的目光。他僵坐在蓮台上,明顯手足無措,麵上卻不漏一星半點,就連淨涪發覺到他的目光看了過來,他也若無其事地衝著淨涪點頭笑了笑,便低垂下頭,錯開了視野去。
恒真的進步如此較著可駭,倒也很受小靈山山顛上的諸位禪師和尚待見,就連清篤和清顯這些妙音寺的禪師,不時斜眼看著恒真的目光裡都帶著欣喜和賞識。
他們這些專注於“信”的僧侶,一起虔誠修持實在不算錯,但因為當初二祖慧真羅漢獲得的佛門傳承本就不完整,兼之另有二祖本身的運營,他們火線的路狹小得僅能瞥見一道光。
起初就有言,景浩界佛門自草創開端,其核心機念歸屬於淨土宗,主將虔誠信奉我佛,大旨便是一個“信”。除“信”以外,再無其他。但是這景浩界中,也隻要他們這些已經登臨了西方極樂淨土,和極樂淨土裡的其他羅漢、金剛乃至菩薩佛陀交換過後,才明白佛門中除了“信”以外,另有太多太多其他妙法。而與其他妙法比擬,“信”又差了太多。
以是實際上統統呈現在千佛法會上的羅漢金剛都心知肚明,現現在的他們乃至能夠被稱為小道,和外道也並冇有太大的辨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