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體例相輔相成。
大師夥都籌算著來歲要種春小麥了,而連蔓兒卻已經開端想彆的的事了。
“看著還不錯。”連取信就道。
連蔓兒就洗了手,試了試,也跟著點了點頭。春小麥磨的麵要比冬小麥磨的麵粘性大,這是種類的差彆。不過那麥子香,卻並不減色,起碼連蔓兒是這麼以為的。
這天晚餐,一家人又吃了一頓麥子麵倭瓜餡的餃子。自家種了麥子,這麥子麵就和高粱米麪一樣能夠隨便吃,而倭瓜更是自家菜園子裡的出產,也不消肉,隻要多放一點油,好好地調味,就能吃上一頓麪皮香噴噴、餡料水靈靈的餃子。
麵磨返來了,天然是要吃。
而這個時候,統統的麥子都已經打完了場,過秤後,收進了糧倉。
第一更,求粉紅。
周氏那麼看重連蘭兒,天然對金鎖和銀鎖也是另眼相看,幾近是有求必應。但是冇分炊的時候。金鎖和銀鎖跟著連蘭兒來三十裡營子看連老爺子和周氏。他們提出想要吃烀毛豆和huā生,周氏就不敢承諾。因為周氏曉得,連老爺子那一關過不去。
“好吃。”連取信、五郎、連枝兒、小七和連蔓兒前後評價道。
這第二茬種出來的大豆,到時候能夠賣毛豆,連蔓兒和連取信籌議了半天,連取信才同意了。
連蔓兒就拿了一個饅頭,掰開來。這麥子麵的饅頭,發酵出來的冇有白麪那麼細緻,咬一口吃下去,口感比白麪略嫌粗糙,韌勁也大了些,冇那麼喧騰,就如同張氏說的“挺有勁兒”。
但是這個味道,已經充足……
十畝地的春小麥,一共打出了三千四百五十斤的麥子。
一家人都是一愣。
將麥種定在三十文錢一斤,連取信就忙著帶長工遴選麥種,畢竟並不是收出去的麥子都能做種的。
連蔓兒對此也賜與了尊敬。開春的時候,她和五郎、連枝兒、小七幾個在莊園上果樹之間的空位上。種了一些huā生和大豆,並說好了,這就是種來留著他們幾個打牙祭的。連取信和張氏不但冇有反對,反而感覺幾個孩子懂事。兩口兒還任勞任怨地去幫過工。
因為磨了新麥子麵,連蔓兒家往外送了一些,蒸的饅頭又往廟裡送了一次,包餃子那次,則是給吳玉昌家送了些。
吃過飯,連蔓兒就拿出賬冊來,這些天賣出了很多的麥種,又賺了一筆錢。
顛末石碾子一遍遍的壓,那麥粒就從皮子內裡脫了出來。而要將麥粒和這些皮子完整地分離開來,還要停止一道工序,也就是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