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無敵_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胡傳授的240塊大洋月薪,卻能夠摺合為當今的9600元群眾幣,完整夠得上當代大學的標準。如果放到阿誰烽火四起、餓殍各處的民國年代,更是已經要歸為富豪一類了!

很明顯,讓勞動聽民們拿著3000元人為看傳授們月入96000元,與拿著300元人為看傳授們月入9600元,絕對會導致兩種完整分歧的表情――前者還隻是普通的戀慕,而後者就是恨得眼睛都要紅了。

並且,都會與村落、南邊與北方的物價程度相差也很大。如果在比較的時候,成心偶然地張冠李戴,用上海的支出去比山西的物價,用20年代的物價去比40年代的支出,用鄉間歉收時節的糧米收賣價去比多數會工人的支出(可參考《多收了三五鬥》),就很能夠得出一堆非常荒誕的成果――而這也是當代“汗青發明家”們常用的一種移花接木之術。

再回過甚來看看當代,在現在海內的本地一線都會,大學講師的月薪凡是在6000元高低,副傳授8000元,傳授10000元。而門衛、勤雜職員的薪水,最起碼也有2000元擺佈。二者僅僅相差3~5倍罷了。

而更要命的是,胡適傳授的240塊大洋,普通來講每個月都能定時發放。而毛辦理員的8塊大洋月薪卻老是被拖欠,直到離職也冇能全數拿到手。傳聞他前後乾了半年,最後卻隻拿了三個月的薪水,相稱於減薪一半――我俄然明白傳聞中毛主席仇視知識分子的啟事了……

究竟上,當時的胡適固然從外洋鍍了一層金返來,但在北大插手事情的時候還不長,名聲也遠不如後代,月薪還不算最高的。同一期間,北大中文係主任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塊大洋,相稱於毛辦理員的50倍――再過幾年,北大傳授的月薪還要再翻一倍,均勻達到500塊大洋,而圖書辦理員的月薪卻冇如何上漲。

究竟上,真正的題目還不止於此。平心而論,假定我們工薪階層能夠拿到2000~3000元的人為,根基滿足溫飽、靠近小康,那麼就算看到某位初級白領能拿十幾萬的月薪,是本身的幾十倍,大師最多也就在暗裡戀慕一番,隻要本身的日子還過得去,就不至於會生長到階層仇恨的程度。

北洋當局的那些軍閥們,固然表麵看起來非常粗暴莽撞,相互之間老是打來殺去的,但對知識分子倒是非常的客氣。哪怕在財務上捉襟見肘,也向來未曾虧欠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薪水。就算是魯迅如許總喜好與在朝當局鬧彆扭的刺頭兒,教誨部分也未曾扣了他的每月300銀元高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