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掠奪_第九十四章 全球人口新紀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西方的帝國中倒是扯皮不竭:公元962年,薩克森王朝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天子,這被是為崇高羅馬帝國的肇端,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個所謂的“德意誌民族崇高羅馬帝國”,實際上隻要一個空架子——真正的傳統都被拜占庭帝國抓得緊緊地,在當時必然程度上是擔當了希臘和羅馬古典藝術和文明的,比起前者,是一個有完整構造意義的帝國。

在經曆了3個世紀的光輝後,唐帝國門庭凋敝,阿拉伯帝國勉強支撐著空殼。這個期間中,東西亞均處於權勢重組、次序重修的階段。東亞強國遼帝國也在這時候建立,固然其人丁隻要不到600萬。

既然冇有遭到三族聯盟的思疑,聖思德望三世就開端了他的佈局:起首是和曆屆教皇一樣,先替代掉羅馬周邊鄰近教區的主教,也就是“樞機司鐸”;然後逐步撤換羅馬教區執事,把統統教堂都換成教皇的“本身人”。這兩招是以往的教皇為了便利平常事件都會做的事情,天然也就冇有引發任何人的警戒。成果停止公元771年,除了阿爾巴諾教區和奧斯蒂亞教區外,其他五個“羅馬城郊教區”的主教都被換掉了。

也就是這時,那些人從內部分裂教皇和教會的手腕透露了出來:公元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令西方誌願軍前去拜占庭帝國抵當賽爾柱人從安納托利亞而來的入侵。這件事情在三族結合集會上也有停止會商,當時烏爾班二世的來由是迴應拜占庭天子阿曆克賽一世的求援。對此,結合集會以為,這時教皇強化其對世俗節製力的絕好機遇,就應允了烏爾班二世的行動。但是跟著這些佩帶有十字標記的兵士和騎士的東征,以及教皇本人常常在臨戰的時候為兵士們祝賀和禱告,導致東征中的標語逐步從“為了上帝”,演變成“為了教皇”。即便三組結合集會高層都不是陳腐之人,但多少還是會對烏爾班二世有所不滿——這不是一個傀儡該有的光榮。

這個時候,這個天下上,環球人丁記錄達到了2.65億。此中,宋帝國分享了3000萬人,拜占庭帝國供應了1050萬,埃及法蒂瑪王朝和崇高羅馬帝國則各有950萬人和700萬人。

不過他們將教皇國獨立於三族聯盟外的野心並冇有當即表示出來,反而是一向到了近300年後,也就是公元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為進一步確保教會首牧的推舉不受世俗力量的影響,規定維度“樞機主教”有權推舉教宗,而其他品級的樞機和羅馬教區的聖職班須采取被選出的教皇人選——至於羅馬天子,則隻規矩上獲告訴推舉教皇的成果。但是如許的告訴對天子而言必定是不規矩的,也就從這個期間開端,羅馬天子和教皇之間的乾係變得愈發生硬。而對於如許的環境,三族聯盟卻不好開口停止調停:一則還是那句“挑不出刺來”,尼古拉二世這類將各教區的頂尖人才集合到羅馬四周的做法並冇有題目,這反而是一個鬆散的教徒應當有的設法;二則是教會力量的極大晉升,使得三族聯盟的好處獲得了全麵的保障,也讓他們彙集打劫才氣的難度有所降落,這是幾千年來他們向來的都不敢設想的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