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下卷)(新修版)_第32章 嗟乎興聖主 亦複苦生民(8)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關於李自成殛斃火伴及功臣:

◎昧爽,陰雲四合,城外菸焰障天,微雨不斷,霧迷,俄微雪,城陷。或謂先有人伏內,通寺人曹化淳弟曹二公內應開門;一雲:寺人王相堯率內兵千人出迎賊。賊將劉宗敏整軍入,軍中甚肅。……寺人曹化淳同兵部尚書張縉彥開彰義門迎賊。……大略都城之陷,多由奸人內應耳。……已而賊大喊開門者不殺,因而士民各執香立門,賊過,伏迎,門上俱粘“順民”,大書“永昌元年順天王千萬歲”。

◎賊無他伎倆,到處先用賊黨扮作來往客商,四周傳播,說賊“不殺人,不愛財。不奸騙,不劫掠,平買平賣,蠲免賦稅,且將官家銀錢分賑窮民,頗愛斯文秀才,迎者先賞銀幣,嗣即考校,一等作府,二等作縣。”……因而不通秀才皆望仕進;無知窮民皆望得錢;拖欠賦稅者皆望蠲免。真保間民謠有“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等語,是以賊計得售。

中國曆代農夫叛逆兵,一定皆規律甚佳,當起事之初,聲言弔民討伐,蔓延公理,但一旦陣容既成,迫於情勢,燒殺擄掠,常常在所不免。赤眉、黃巢、李自成、張獻忠、承平天國之失利,皆與軍紀不良有關。《水滸傳》中梁山泊眾豪傑劫法場或攻城掠地之時,如李逵“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各處,血流成渠”(第三十九回),如鎮三山大鬨青州道,青州城外“本來舊稀有百人家,卻都被火燒做白地,一片片瓦礫場上,橫七豎八,殺死的男人婦人不計其數。”(第三十三回)當代研討汗青者片麵必定農夫叛逆兵,以為李自成不好酒色,軍紀極佳,言李軍在北京殘害百姓者並非究竟,有人私行(遵循著作權法:評註須得原作者同意受權。)評註《碧血劍》,大肆進犯書中寫李自成規律不佳為誣衊,此種觀點恐無史實按照。郭沫若小我行動或有可議處,但其汗青研討、考古成績功力不淺,不能扼殺,其所作〈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在一九四九年前後影響甚大,該文並不否定李自成軍有奸騙擄掠之舉,不過及不上官兵短長罷了,文中說,“流寇都是鋌而走險的饑民,這些冇有受過練習的烏合之眾,在初,當然抵不過官兵,就在奸騙擄掠燃燒殘殺一點上比起當時的官兵來更是大有愧色的。”此中引述史乘,說劉宗敏“拶挾降官、搜刮贓款、酷刑殺人……殺人無虛日,大略兵丁劫掠民財者也……並且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綁了來,尋求三桂的愛姬陳沅,不得,拷掠酷甚。”也說到“李岩上書諫李自成珍惜百姓,報命令‘統統軍兵不宜借住民房,恐失民望。’自成見疏,不甚喜,既批疏曰‘曉得了’並不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