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八四章:進退何如(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以親緣而論,應為我表伯父。”夏侯敬不假思考的答覆。

“不錯!”周惠點了點頭,抬手指著嵩高山的方向,“你那位表伯父,現在就隱居在嵩高山中,詳細處所不難探出。宗德如果成心和解,我自當代為尋訪,並且妥當安排會晤之事。”(未完待續。。)

但是,以當世的觀點而言,他的這些舉止,的確是了不得的善政。不然的話,在這滴水成冰的深夏季候,流民們缺衣少食。無處落腳,不曉得要遭多大的罪,也怨不得他們會像這般戴德涕零。

“此事我也曾經想過,卻找不到合適的契機。冒然上門的話,冇法成事不說,乃至還會自取其辱。”夏侯敬學著周惠的風俗攤了攤手,語氣中儘是無法。

“契機的話,現在倒是有的,”周惠微淺笑著,“宗德可曉得,你那位表伯父現居那邊麼?”

“得誌又如何?不得誌又如何?時勢到了這個境地,彆說他這陽城太守,就算當朝三公,大抵也是身不由己的時候多,”邢邵笑著搖了點頭,“何況,我等既然已經隱居,又何必再體貼這些朝堂上的事情?”

或許,我來到這個期間,就是為了做些成心義的事情吧!任職一郡。則造福一郡的公眾;任職一州,則照顧一州的民生。而為了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須獲得更大的力量,獲得更高的職位。

……,……

^-^^-^

周惠站在關牆上,望著流民區的這番動靜,內心感慨很多。這片地盤上的農夫。實在要求得很少,能夠有點糧食充饑,有個處所安身,就已經非常心對勁足。可惜如許的前提,很長時候都達不到,直到一千多年後,每年的春節期間。仍然還上演著這類“伸謝太守厚恩”的戲碼。而這一千多年之間,又有幾個當政者把這些小民放在心上,又有誰在乎過這些小民的訴求?史乘上記錄的所謂“民意”。大部分時候都隻做著兩件事情,要麼是“若大旱之望雲霓”,希冀新的統治者能好一些;要麼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列隊歡迎新的統治者駕臨。即便到了當代,也不過是披上一層外套,換上個新的花腔,想起來真讓人歎惋不已。

聽楊遵彥提起胞兄邢臧,邢邵點頭不語。很久以後,也忍不住收回了一聲感喟。

“如答應不成,”周惠搖了點頭,正容向夏侯敬說道,“你那位表伯父,曾為孝明天子侍講,擔負中書令之職,還是現任揚州大中正,在士林中的職位極高。你家想要重列士籍,就不能不與這位表伯父和解,並爭奪到他的支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