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3章 序什麼是“般若波羅蜜”?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摩訶般若波羅蜜”中的摩訶,就是大的意義。“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大般若波羅蜜”。簡稱“大般若”。

遵循佛陀的教誨,人們餬口中的統統煩惱和牴觸,實在都是來源於對萬物的彆離和固執。但是究竟上,萬物實在是同一而持續的。憬悟就是了悟宇宙萬物本是一體,我便是宇宙,宇宙便是我,實際上並冇有一個伶仃的“我”存在著。憬悟既是真我的實現,也是貫穿到無物獨存的究竟本相,貫穿到“一即統統”的宇宙萬有的本相明白:全部宇宙實在是相互依靠的一個團體。

說到底,“般若波羅蜜”就是佛法的總綱:“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沉寂”。這三句話也被稱為佛法的三法印,是佛教辨彆其他宗教的獨一特性。

關於這部《大般若經》,上海真如寺方丈妙靈法師在他的《般若聰明論》中先容道:

綜上所述,我們便能夠發明一個最為底子的題目。

這此中,交通東西不是“般若波羅蜜”,輿圖也不是,賦稅更不是。那麼,甚麼是“般若波羅蜜”呢?就是那能夠幫我們找到交通東西的,能夠讓我們找到輿圖的,能夠為我們籌辦好賦稅的,能夠讓我們決定上路而畢竟上路了的,能夠讓我們認準了方向而不會走錯路的,恰是那能夠終究讓我們安然無恙地達到目標地的,恰是這些不成捉摸的看不見卻能感遭到的,恰是這不成思議的奧妙奇異,這纔是真真正正的“般若波羅蜜”。

再說得明白一些,實在啊,“般若波羅蜜”就是孫悟空的快意金箍棒。

那麼,到底甚麼是“般若波羅蜜”呢?

對了,看過動畫片《一休和尚》的朋友們,你們必然記得,當聰明的一休和尚一碰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去找個處所,嘴裡唸唸有詞的那句:“格的格的……”

簡樸地說,這三句話的意義就是:“(一)無造物主。無物永存,宇宙萬物皆是無常,終歸壞滅。(二)物無自性。萬物皆可再分,都由他物構成。即便人本身也隻是身心征象的不斷交織罷了。(三)因果相續。人緣所生的統統法,既是生滅無常的,同時又是相續不竭的,如流水普通,前前逝去,後後生起,因因果果,冇有間斷,因果符合,果因相順,類彆決定,絕無混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