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裡的無上美妙(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彆的,五戒的內容延伸開來,就是十善:“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棍騙、不是非兩舌、不惡口傷人、不說無益綺語、不貪、不嗔、不愚癡”。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惡。十善實在和五戒本色上是一體的,隻不過更加詳細地標準了人們的言行認識。以是凡是是把五戒和十善連起來講成“五戒十善”。遵循趙樸初先生的先容,五戒十善是人間佛教的首要內容。

遵循佛的軌製,削髮人該當過著清淨無染而簡樸節儉的餬口,以重視佛教教理的研討和禪定的修習為主。除了平常餬口的必須品外不蓄私財,不做買賣,不算命看相稱等。在德行上要為在家修行者建立榜樣,作出表率,併爲他們講說佛法,懲惡止惡,安撫病苦,需求時救人於危難當中。

彆的,削髮人的首要目標,並非“看破塵凡”的悲觀避世,而是要信奉佛陀的教誨,“學為人師,行動世範”。要像佛陀那樣博學多聞,要能夠指導人們去走正道,去過清淨安樂的幸運餬口,要能夠幫忙人們離開苦海,求得擺脫才行。

需求特彆誇大一點的是,不管是從佛教的教義來講,還是從佛陀所製定的軌製來講,削髮都隻是少數人的事情。究竟上,削髮是有很多限定的,比如,要顛末父母答應,不是迴避刑法,也不是迴避負債的等等。特彆是在佛教昌隆期間,削髮人的資格要求更是非常嚴格的。比方,唐朝時聞名的玄奘法師削髮的時候,就需求顛末保舉和測驗等很多手續才行。

就拿我本身來講,皈依也好,受戒也好,都是自但是然的事情,彷彿水到渠成。就像當初我喜好靠近佛教的獨一啟事,就是因為佛陀主張讓人們本身挑選,本身做主。你能夠信佛,也能夠不信。你能夠削髮,也能夠出家。統統都由你本身來做決定,統統來去自在。以是,到明天,皈依也好,受持五戒也好,也都是我本身的挑選和決定,與彆人無關,隻是出於對本身賣力罷了。

但是,千萬冇想到的是,當我從寺廟中出來,回到上海和北京的時候,卻讓朋友們都大吃一驚。為甚麼呢?因為他們收到我的信後,竟然都覺得我已經削髮了。這真讓人哭笑不得。本來,他們把我插手受持三皈依和五戒的典禮,誤覺得就是剃度削髮的典禮了。

佛經號稱有十二部,內容浩大紛繁,無所不容,就是佛陀針對分歧的人們和分歧的環境來講的。此中,乃至另有佛陀為牧牛人說的如何牧牛的內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