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百姓皆注其耳目,賢人皆孩之。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八章
故滿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進道若退﹔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一章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大道泛兮,其可擺佈。
地得一以寧﹔
夷道若纇﹔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非道也哉。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夫兵者,不祥之器,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為上。
其事好遠。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穀得一以生﹔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上德有為而無覺得﹔
吉事尚左,喪事尚右。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三章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善數不消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成開,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則攘臂而扔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風雅無隅﹔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故以身觀身,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是以賢人有為,故無敗﹔
執大象,天下往。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覺得稱。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六章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三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二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善建者不拔,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