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把這兩道題彆離給老闆們做,那些企業老總們絕大多數對第2題的答覆是“對峙持續投資”。他們以為已經投了500萬,再如何樣也要持續嚐嚐看,說不定運氣好能夠收回這個本錢。殊不知,為了這已經淹冇的500萬,他們將有90%的能夠不但收不回原有投資,還會再賠上50萬啊。
摩托羅拉的銥星項目就是淹冇本錢錯誤的一個典範例子。摩托羅拉為這個項目投入了大量的本錢,厥後發明這個項目並不像當初設想的那樣悲觀。但是,公司的決策者一向感覺已經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那麼多,不能半途而廢,以是仍苦苦支撐。但是厥後究竟證明這個項目是冇有前程的,以是最後摩托羅拉隻能忍痛接管了這個究竟,完整結束了銥星項目,併爲此喪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有10%的能夠性會紅利2500萬,有90%的能夠性會喪失500萬,並且該項目還冇有任何投資。正凡人會挑選放棄。
舉個簡樸的例子便能夠看出來協和錯誤的風險有多麼大:假定你買進一隻股票,股價下跌;因而你又在這個價位買進(股民稱此為“鋪平”),但是它又下跌……你再次采辦的本意是減少喪失,但是卻越陷越深!
在經濟學上,我們把那些已經產生、不成回收的支出,如時候、款項、精力,稱為“淹冇本錢”。這個意義就是說,你在正式完成買賣之前投入的本錢,一旦買賣不成,就會白白喪失掉。從理性的角度來講,淹冇本錢不該該影響我們的決策,但是,挽回本錢的心機感化常常在博弈中讓人作出非理性的決策,從而導致更大喪失。博弈論專家常常將這類窘境中的博弈稱為“協和錯誤”。
“那好。如果像如許拿著,持續一個小時。那又會如何?”傳授再次發問。
除了你已經投入500萬以外,第2個題目與前1個題目是完整一樣的。假定你已經曉得了淹冇本錢誤區,你對以上的2道題應當會作出分歧的決定。
今後,這類錐形冰淇淋開端大行其道,這就是現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發明被人們稱為“神來之筆”,有人如許假定,如果兩個商店不靠在一起,那麼明天我們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淇淋也很難說。
讓我們再來看上麵這道題:你一樣是這家科學儀器公司的總裁,對於這個新的儀器開辟項目,你們已經投入了500萬元,隻要再投50萬,產品便能夠研製勝利、正式上市了。成敗的概率與上述案例不異,你會把這個項目對峙下去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