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稱帝以後,出兵三路,大肆打擊關中,一起攻潼關,一起攻武關,一起攻蒲阪津,皆為漢軍所阻,未得寸進。陸抗則趁機取弋陽,晉廷震驚。炎乃令鐘會撤出益州,會至襄陽,殺扶風王司馬亮,反,自主為魏興王。匈奴人劉淵為上黨太守,欲遷為帶方太守,淵不滿,起兵反於晉陽。一時晉國東西受敵南北俱反,國勢頹危。
鄧艾敗亡以後,魏再遣中護軍賈充率兵五萬聲援漢中,攻閬中,漢軍兩線作戰,甚是吃緊。中都護諸葛瞻發起搬東吳之兵濟急,眾皆稱是,唯胤諫曰:“此乃引狼入室之策也。”
陸抗攻洛陽,雍王敗之,誅穎川王陳騫、泰山王馬隆、淮南王石苞,儘得關東之地,陸抗病亡。
季漢·陳壽著
季漢遷都於洛陽,後主病危,薑維等欲扶新興王恂繼位,兵諫開陽門,企圖逼宮,事敗,維他殺,鐘會亦死,後主崩,北地王諶繼位,是為康帝,改元興國,大赦天下。封胤為雍王,加太子太保,大司馬、兼錄尚書事,都督天下諸軍事。
薑維腹背受敵,力不能支,乃棄劍閣,退守閬中。鐘會揮師入劍閣關,與吳人相爭於涪城。
胤回師成都,在建寧太守霍弋的支撐下,力主遷都南中,痛斥譙周降魏,黃皓降吳之主張,後主準予遷都,並授胤都督之權。
後主不聽,遂乞援東吳。吳主乃派鎮軍將軍西陵督陸抗入蜀。陸抗者,陸遜之子也,明淨忠勤,少有膽略,至永安,襲之,奪永安,占江州,巴東之地儘落吳國之手,漢廷俱震。後主乃遣諸葛瞻領軍討之,劉胤、閻宇為副。即戰,右將軍閻宇臨陣而叛,諸葛瞻憤死青陽浦。胤巧做周旋,拒敵於郪縣,斬叛將閻宇。陸抗無隙可乘,轉攻涪城。
胤密斬黃皓。黃皓乃後主近侍,擅權弄國,結黨營私,國人深恨之。譙周等人不肯南遷,暗害挾持後主降魏,事敗,譙周自鴆而死。
既遷南中,胤私晤後主,請旨北伐關隴:“陛下,先帝創業艱钜,季漢江山得來何其不易,現在社稷傾危,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披肝瀝膽,效死以節,討賊興複,並非為一已之私,隻為無愧於劉氏之姓,將來縱使地府之下亦有顏麵告慰先帝之靈。陛下,南中非棧留之所,隻為權宜之地,不成久守,方今天下勢變,恰是攘凶除奸興複漢室的最好良機,此乃天賜機遇於陛下,望陛下恩準,臣彆無他求,隻願一死以報陛下。”後主準奏,遷劉胤為鎮北大將軍、尚書事、雍州牧、都督雍涼諸軍事、假節鉞,以北地王諶為監軍,率兵三萬,北伐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