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固然你得了這一科的頭名,今後也不消再來測驗。不過,歸正現在時候還早,本官再出一題,你作來看看。”見地到吳節的筆墨以後,知縣有些捨不得放他走。
厥後,吳節又連續看過他的鬼怪小說《子不語》、《隨園畫譜》和他的詩集,時間隔得久了,到現在印象已經非常恍惚。
吳節也深覺得然,實際上,他常白天最喜冒辟疆,其次纔是宋徽宗瘦金體,對館閣體也是嗤之以鼻。可這是在明朝考場上,若能寫得一手工緻的館閣體,有很大程度的加分,他不是傻子,天然不會在考捲上玩本性。
用進士科的文章來對於縣試,未免有牛刀殺雞的懷疑。並且,吳節質料庫中的文章雖多,可大多是淺顯貨品,像這類名流名家的作品卻未幾,用一次少一次。
本來,吳節抄的這篇範文恰是清朝袁枚考中康熙四年進士時的會試文章。
時候一點點流逝,等吳節將中二股寫妥,進入後二股部分之時,已經一個小時疇昔,內裡的天光已經大亮。
“多謝老父母,多謝老父母,晚生這就退下去了。”
但不得不承認,這傢夥是清朝的文明人當中最風趣,最博學的。
作為一個理科生,吳節對此人是非常熟諳的。最早曉得袁枚的名字,還是看他寫的那本《隨園食譜》,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如果連這本書都冇讀過,碰到同道卻有些抬不開端來。
前麵已經寫了兩千多字,可說不但冇有出彩之處,讀之讓民氣中煩悶。可這句對仗工緻,辭藻美好,儘顯袁枚袁子才雋永風致。
館閣體力求高雅持重,是一種招考測驗的產品,講究潔淨整齊,讓人看著眼睛不累。卻不尋求本性和神韻,天然冇有半點書法可言。
袁枚是清朝聞名的墨客、散文家,官至江寧知縣,康熙三大師之一,是文壇的代表人物。
統統都在預感當中,可吳節還是有些欣喜。趕緊一作揖到地,再次出言扣問,以肯定這一點:“多謝縣尊青睞。隻不知,後兩場測驗晚生還用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