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當然是究竟,但有題目得處理,府庫冇賦稅,那就征收。我聽申明魯監國以浙東一隅之地,都還能養禦營十軍,他們哪來的賦稅?傳聞他們正在清理積欠,他們能夠,我們就不成以嗎?”
“劉撫台、趙撫台,你們賣力籌措賦稅供軍發餉,既要把綠營拖欠的餉發下去,也要頓時籌集一批以供應即將到來的譚泰大將軍諸部。”
在之前冇設操江提督時,實際上是由徽寧池太安慶等地巡撫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的,陳錦這話就是在告劉應賓的狀,他管海軍十二營時,冇能供餉,也冇能整編練習這些水營。
而他兒子劉珙卻聚眾投了劉澤清,他本身參與擁立福王稱帝,授為太常寺少卿,接著又升為通政使,清軍下南京,他跟錢謙益等開城迎降,被以原銜巡撫池太徽寧等地。
淮揚巡撫也叫鳳陽巡撫,巡撫鳳陽淮安徐州揚州等地,陳之龍的加銜是右僉都禦史,二品大員,權柄挺重,不過陳之龍坐在這裡卻有些難堪和不安。
明知故問嘛。
劉應賓一把年紀了,早躺平心態了,特彆是在他兒子在劉澤清麾下戰身後,他更冇甚麼心機管那些屁事。
“實在不可,那就提早開征來歲的稅賦,來歲的還不敷就開征後年的。”
“我不管,現在是大清朝了,不要用之前明朝的那老一套來對付朝廷,那些處所士紳豪強,誰敢找藉口找來由拖欠,那就調兵去抄家,他們覺得現在還是朱明嗎?”
江寧,經略嚴我公與總督馬國柱等議事。安徽巡撫劉應賓、淮揚巡撫陳之龍,操江提督陳錦、安徽提督張天祿等漢人文武皆在,巴山等滿州梅勒章京也在。
“經略,如許弄必定會激起民變。”
“陳提督、張提督,你們的任務就是巡查諸營,校閱兵馬,練習軍隊,必然要做到名冊符合,不能有空額虛籍,那些老弱該裁就裁,缺額的該補就補。”
臨了他還不健忘加上一句,“操江十二營將領打了很多陳述,說自五六月歸附朝廷以來,已經有三四個月冇領過糧餉了,如果再不發餉,大師都活不下去,隨時有叛變能夠。”
他到任後卻整天隻顧喝酒吟詩做賦,導致徽州等諸府縣接連被金聲等攻破,洪承疇曾參劾他,請免他職。成果嚴我公一來,卻說現在安徽情勢有所好轉,此時不宜換帥,仍讓他持續留任。
“經略,上江段不承平啊,南岸的寧太池徽有明總督黃道周提督鄭遵謙等,又有本地的金聲等眾士紳做亂,而北岸的安慶等地,卻又有明山西河南河北總督張縉彥引蘄黃四十八寨等反叛,自英、豫二大王帶大兵北返後,我與張天祿提督就靠動部下的那點綠營,缺糧少餉,東西不敷,洪安撫在光陰催促我等進剿,卻不給半點援助,我們又有甚麼體例,也隻能竭力保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