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邊之卦也。賢人南麵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序卦
物不成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成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詬,詬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者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成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宗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成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成以停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成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成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艮,止也。兌,說也。
相傳為孔子所作的《雜卦》是《易傳》中的《十翼》之一,因不按六十四卦挨次講解卦義,以是稱雜卦。
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