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_第十四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魏晉名流跟喝酒的乾係還與當時名流的服藥民風有關。士族鼓起以後,個彆認識覺醒,又有充足的經濟前提,以是此中的很多人開端講究攝生,但願本身貴重的生命能夠活得更悠長一些。中國的攝生文明在魏晉之前隻範圍在極少數的統治階層範圍以內,以是不成氣候,到魏晉士族鼓起以後,全部士族階層都有前提講究攝生了,中國的攝生文明才真正構成。第一篇當真會商這個題目的實際文章就是嵇康的《攝生論》。嵇康在《攝生論》裡提出了很多貴重的論點,如他說攝生要同時重視養神和養形,而養神更重於養形,神為形之君,都是至今仍然有首要代價的觀點。嵇康在《攝生論》裡還說到,服藥能夠延年,這大抵也是當時相稱風行的觀點。東漢以來特彆是魏晉以來,講究服藥攝生的人越來越多,乃至於成了一時民風。當時風行一種藥叫五石散,是用五種礦物煉製而成,五種礦物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石硫黃,另佐以海蛤、防風、栝樓、白朮、人蔘、桔梗、細辛、乾薑、桂心、附子等十種中草藥,搗篩為散,用酒送服。服用這類藥後,要吃冷食,以是五石散彆名寒食散。但是喝酒卻要喝熱酒,喝酒以後還要走路,以發散藥力,稱為“行散”或“行藥”—現在說的“漫步”能夠就是“行散”演變的。五石散既然要用酒來佐服,那麼喝酒的民風天然更盛了。服藥與喝酒在當時名流中很風行,據學者李修建的大略統計,就有二十幾位名流的服藥喝酒是有記錄可查的【1】。

看魏晉時候的記錄,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身上都長虱子,並且一點都不覺得恥。嵇康在寫給山濤的斷交信中就大風雅方地說本身“性複多虱,把搔無已”。據《世說新語·雅量》第二十二則,東晉初年的名臣顧和坐車上朝的時候,停下車來抓虱子,另一個大臣周 顛末他的車子,他一點都不感覺不美意義,“夷然不動”。另有一個更聞名的例子,是關於北朝的名流王猛的,他厥後當了苻堅的宰相。在他還冇有出山的時候,碰到桓溫北伐,他便去找桓溫,想摸索一下南朝的景象,看看能不能到南朝去仕進。他在桓溫的麵前一麵抓虱子,一麵侃侃而聊天下局勢,用白話文來講就是“捫虱而聊天下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