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_第二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晉朝今後,特彆是東晉今後,士族的權勢更加發財,當時的中國社會根基上就節製在一百來個大士族的手中。現在我們偶爾還用到“王謝後輩”這個成語,“王”指的是山東琅邪王氏,王導的家屬;“謝”,指陳郡陽夏謝氏,謝安的家屬。王導、謝安都是東晉的名臣,都做過宰相,王謝兩家就是晉朝士族的代表。其他如潁川庾氏(庾亮的家屬)、譙國桓氏(桓溫、桓玄的家屬)、京兆杜氏(杜預的家屬)、河東裴氏(裴潛、裴秀、裴的家屬)、陳郡殷氏(殷浩、殷仲堪的家屬)、範陽祖氏(祖逖、祖沖之的家屬)、吳郡陸氏(陸遜、陸抗、陸機、陸雲的家屬)、吳郡顧氏(顧雍、顧榮、顧和、顧愷之的家屬),都是聞名的大士族。

此中謝安的故事就很典範。

到這裡就明白了,為甚麼魏晉南北朝的時候處所權勢那麼大?就是士族階層的原因。特彆是大士族,又叫門閥士族,他們在政治、經濟、文明各個方麵具有很大的上風,大到幾近能夠跟皇族相對抗的境地。如許一來,中心政權的節製力天然就減弱了,就形成了魏晉南北朝期間混亂分裂、政權更替頻繁的一麵。但也正因如此,處所權勢和處所權勢之間、處所權勢和中心政權之間構成了很多空地,社會便有了自在的空間。士族權勢的強大還形成了彆的一個更主動的景象,就是這些士族中的成員能夠相對地離開皇權的節製,離開國度認識形狀的節製,不是非要靠天子纔有飯吃。他們不靠中心政權也能夠過很優裕的餬口,如許終究漸漸擺脫皇權奴婢的心態,開端認識到本身的獨立代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