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①。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註釋】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①也;掉隊②於禮樂,君子了。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①歸:指後事的安排,如裝殮、發喪、安葬等。
①閔子騫:孔子門生閔損,字子騫,費(bì)故城在今山東費縣。②汶上:汶(wèn),水名,就是山東的大汶河。汶上,汶水之北,暗指齊國之地。
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①“齊一變”的:“變”,停止政治鼎新,推行教養。
【譯文】
【原文】
子曰:“三年學,不至①於穀②,不易得也。”
孔子很少談到功得和天命,卻獎飾仁德。
【原文】
衛靈公第十五
【註釋】
【原文】
季文子對一個題目顛末幾次的考慮纔去做。孔子聽到這件過後說:“想兩次,也就夠了。”
①史魚:史官名魚,是衛大夫。史魚因本身不能賢退不肖,到了死的時候,叮嚀他兒子不要殯殮,要陳屍諫君,以是夫子說他樸重。②矢:箭。③卷:收。④懷:藏。
【原文】
【原文】
攀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蠻夷,不成棄也。”
【譯文】
【註釋】
①泰伯:周太王的宗子。太王有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曆。當時商勢日衰,週日強大;季曆又生子昌,有聖德,太王因有翦商的誌,而泰伯不從,太王遂欲傳位季曆以及昌;泰伯曉得太王的意義,遂同仲雍逃至吳。
【註釋】
【原文】
【註釋】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天要我的命呀!天要我的命呀!”
【譯文】
孔子說:“誰能夠處出不經流派,為甚麼冇人從仁義的道上走呢?”
【註釋】
①仲叔圉:圉,音yǔ,即孔文子,衛國的大夫。
子謂南容①“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譯文】
廄焚①。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譯文】
行鄉喝酒禮後,(孔子)等老年人先離席了,本身纔出去。
【註釋】
【譯文】
【註釋】
魯哀公問宰我,祭奠地盤神的神首要用甚麼木料做牌位?宰我答覆:“夏朝人用鬆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的意義是讓老百姓顫栗。”孔子聽聞今後,攻訐宰我:“已經做過的事不消再究查了,已經完成的事不必再勸諫了,已經疇昔的事不要再去責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