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賤:看不起,鄙夷。惡(wù):討厭,討厭。
隻要那些仁愛之士會放逐這類妒忌賢達的人,把他們擯除到四方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不讓他們居住在中原地帶。這就是說,隻要那些仁愛之人才曉得關愛人,才曉得討厭人。發明賢人卻不能保舉,保舉卻不能儘早地任用,這是怠慢;發明不善之人卻不能斥退,斥退了不善的人卻不能讓他闊彆,這是錯誤。喜好人們所討厭的,討厭人們所喜好的,這都叫做違揹人的賦性,災害必然會來臨。是以,君子必然要在品德上順從精確的事理,通過忠厚取信才氣死守它,嬌縱放縱就會落空它。
如切如磋,道學也②;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③;赫兮喧兮者,威儀也④;有斐君子,終不成諠兮者,道大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⑤。
三.釋“新民”
十.釋“齊家治國”
《康誥》曰:“如保赤子④。”心誠求之,雖不中⑤,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八.釋“正心修身”
③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悖,逆。意為,君王關於政教之言有悖逆於民氣,則百姓必以悖逆之言應對。
辦理國度卻努力於追逐財產的君王,必然遭到小人的鼓動。他把小人當作好人,任用小人來辦理國度,那麼災害禍害就會一起來臨。即便有好人,也不曉得該如何辦了。這就是說,國度不該該把獲得私利作為好處,而應當把仁義作為底子好處。
③“其儀不忒”句:出自《詩經·曹風·鳴鳩》篇。
③畏:讓……畏敬,讓人愛護。
③慮:行事思慮精密、周到。
④以財發身:用財產為完美品德,使本身生長。以身發財:用捐軀品德的體例來生長財產。這兩句話是說,仁者分離財帛以得百姓,不仁者喪失性命也要剝削財產。
①惡惡臭:討厭卑劣的氣味。
②作:抖擻,鼓起。
①“桃之夭夭”句:此段出自《詩經·周南·桃夭》篇。
①先慎乎德:先要謹守本身的品德,進步品德涵養。
①長(zhǎng)國有:擔負一國的君主。務:努力。
心不在焉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③察:察看。雞豚:雞和豬,指豢養雞,豬的小利。
②曾子:孔後輩子,姓曾名參,字子輿。相傳儒家典範《孝經》,是由他記錄傳世的。
②“節彼南山”句:此段見《詩經·小雅·節南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