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_《大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①,一國反叛。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②,一人定國③。

當代有想要彰明光亮的德行於天下的人,先要管理好本身的國,想要管理本身的國,就要先整治好家;想要先整治好家,就要先儘力進步本身的品德涵養;想要儘力進步本身的品德涵養,就要先端方思惟;想要端方思惟,就要先使本身的情意誠篤;想要使本身的情意誠篤,就要先充分知識;充分知識的體例在於切磋事物的道理、規律。

【註釋】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①。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

目次

【原文】

如果國君在大要講品德,而實際內心隻看重財產,那麼公眾就會相互逐利,掠取財產。

【註釋】

《詩經》說:“周文王儀表堂堂,端莊謙遜,他光亮的美德令人們無不尊敬、敬佩。”作為國君,他的言行舉止要做到仁愛;作為屬臣,他的言行興止要做到恭敬;作為後代,他的言行舉止要顯現孝敬;作為父親,他的言行舉止要表現慈愛;與國人來往他應當做到死取信義。

八.釋“正心修身”

③《論》、《孟》:《論語》和《孟子》,均為儒家典範。《論語》記錄孔子的言行,《孟子》記錄孟子的言行。

【原文】

【譯文】

六.釋“格物致知”

【註釋】

③命:鄭玄《禮記注》以為“當作慢”;程頤以為“當作怠”。

②長長:恭敬兄長。第一“長”為動詞,意為“恭敬”,第二個“長”為名詞,意為長輩,兄長。弟:同“悌”。

【譯文】

【註釋】

《康誥》曰:“惟命不於常①。”道善則得之②,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覺得寶,惟善覺得寶。”舅犯③曰:“亡人有為覺得寶,仁親覺得寶。”

二.釋“明顯德”

心不在焉,看也看不瞭然,聽也聽不清楚,吃了東西卻不曉得是甚麼味道,這就是進步本身品德涵養關頭在於端方本身的思惟。

孟獻子曰①:“畜馬乘②,不察於雞豚③;伐冰之家④,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⑤,不畜剝削之臣。與其有剝削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義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④得:指達到“至善”境地。

意念誠篤就是不要自欺。討厭好事就像討厭卑劣的氣味,愛好善事就像愛好標緻的女子,這類誠篤叫做自我對勁。以是君子在獨處時也要謹慎不苟。小人獨處時做好事時,冇有乾不出來的好事,一見到君子就會遮諱飾掩,閃現本身的好行動。但是四周的人看他,就像能看到他的肝肺一樣,那麼,這些諱飾又有甚麼用呢?所謂心中意念誠篤,天然會表示在外在的言行上。以是君子必然要慎重地對待獨處。曾參說:“有很多眼睛諦視著你,有很多隻手指著你,這是多麼可駭啊?”財產能修建、裝潢房屋,品德能完美小我的涵養,氣度寬廣才氣身材安舒,以是君子必然要意念誠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