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歌(清穿皇太極)_第90章 【薩爾滸役定乾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算是忠告嗎?”

赫圖阿拉,我一彆經年的赫圖阿拉,阿誰運氣指引我來到的處所……真的能抵過這一劫嗎?

獲得清河、撫順伶仃無援的經驗後。楊鎬又另設總兵祁秉忠及遼將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駐守遼陽,作為矯捷增救兵隊;另一名遼東總兵李名譽,則駐守廣寧,坐鎮火線,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督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紹勳總管運輸糧草輜重。楊鎬本人則坐鎮瀋陽,居中批示。

三月二日,努/爾哈赤大敗杜鬆明軍主力後,帶兵北上,迎敵北路馬林的兵馬。金兵依借山勢險要與明軍對峙。杜鬆兵敗,南北路明軍形單影隻,隻要決死一搏,遂主動反擊,鏖戰多時,終究勢不能敵,明軍大敗後悉數被殺,馬林僅率數人而逃。

此戰明號角稱四十七萬雄師,實際據我所知,兵力在十萬高低。此中另有一萬餘人乃是葉赫、朝鮮派來的援兵。

見和談不可,朝廷施加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在這多方權勢的感化下,仲春,楊鎬會總督汪可受,與巡撫、巡按等定議,於仲春旬日誓師,二十一日出塞。屆時會兵分四道,由總兵官馬林出開原攻北,杜鬆出撫順攻西,李如柏從鴉鶻關出趨清河攻南,東南則以劉鋌出寬奠,由涼馬佃搗後,而以朝鮮兵助之,號大兵四十七萬。然未可知的是,原定出兵之日突遇天降大雪,兵士不前,遂發師之期泄漏。隻好改成同月二十五日再征。

我不敢說出“大敗”二字,但是我必須讓李如柏明白此戰的凶惡,而不是一味輕敵,冒死陷陣。

萬曆四十六年事末。時蚩尤旗長竟天,彗見東方,星隕地動,識者覺得敗征。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等皆以師久餉匱,催發紅旗,催促楊鎬出兵。

如果撫順之失、清河之殤,隻是明金之間的初試,那薩爾滸一戰的敗北,可謂是給了大明的心口一下鈍擊。這一役,大明可謂是傾天下之力,儘征老將猛士,及朝鮮葉赫精銳,以十萬對六萬,卻以全軍覆充公場。這——將會是永永久遠被載入史冊的一戰。

這界藩城的界藩二字,乃是女實話的諧音,意為兩河交彙之地,實界藩城往西不遠便是渾河與蘇子河的交彙處。城北臨渾河東岸的吉林崖,城南為蘇子河對岸的薩爾滸山。這鵠立在鐵背山上的界藩城,樹木稠密、怪石嶙峋、三麵對水、一麵連山,地理位置極其險要,更是赫圖阿拉都城的咽喉之地。過了界藩城,便是一馬平地、無險可守,直抵赫圖阿拉了。因而杜鬆當即命令,並分兵為二,以主力駐守薩爾滸四周,自率萬人打擊吉林崖,勢要大破金兵,拿下界藩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