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與孔有德、耿仲明同被稱作“山東三礦徒”,皆在皮島毛文龍麾下,曾官至廣鹿島副將。
高山景行下,葉赫河道水淙淙,沿岸是千山一碧,關東美景的渾厚天成,俱現無遺。
她太體味他了,太體味他的睚眥必報了。
豪格堂上一言,獲得了多爾袞、嶽托等人的支撐。
在信中,皇太極也並未再閃動其詞,一針見血地言明短長道:“往之借糧,貴國國王以孔有德等人昔日附屬毛文龍,無輸糧養敵之理為由相拒。今孔有德等已歸附大金,糧已足給。惟兵卒守船,輓運維艱,近距貴國,以糧給之甚便。本汗沉思熟慮過,覺得朝鮮國王視明為父,視本汗為兄,父兄相爭數年,而爾王坐觀成敗,是外有父兄之名,而內懷幸禍之意。如果力為解勸,停戰成好,我兩國自當承平共處,互不相犯。若爾仍兩麵三刀,以兵助明,合而禦我,則構兵實自王始,結果自大。”
莽古爾泰的結局,是給城中統統貝勒的一記經驗。
阿濟格帶著兩個弟弟,全部武裝,興趣勃勃,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這冬捕的傳統,自遼金期間伊始,踏雪冬捕,捕得的頭魚,則更是意義不凡。
皇太極要在大權獨攬的路上大行其道下去,必定要將本來的獠牙一顆顆拔了去。拔掉了這三大貝勒,讓後輩貝勒們權勢攀高的同時,必將也要有所懲示。
八月庚申朔,英俄爾岱等自朝鮮還朝,朝鮮王答信允糧,佈施金國守船軍士。
因而,伐明一事再度被提上了議程。皇太極用計四周撒網,欲蓋彌彰。先派嶽托、德格類率右翼兵,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將兵攻取明旅順口。又派阿巴泰、阿濟格、薩哈廉、豪格等略明山海關外,以利誘明軍,讓其不知他真正的企圖。
玄月庚子,嶽托等霸占旅順而歸,阿巴泰等亦從山海關還師。
豪格見狀,上疏得救道:“父汗,兒臣覺得,若當下征明,如徒得錦州,而其他城池則堅壁不下,隻會曠日耐久,勞師疲眾。不如因循古道,從蒙古繞道進入明朝,並沿路曉諭各屯寨,我等舉兵入,皆因崇禎帝不肯媾和而至,明人便會對崇禎帝心生痛恨。再用更番法,待馬肥,加以漢兵巨炮作輔,一起軍出寧遠,一起軍出蒙古古道,夾攻山海關。若還是不得,則在四周屯兵,並招諭流賊,駐師通州,待明軍懶惰時,再出而擊之。如此一來,朝鮮、察哈爾且緩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