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部已投入後金陣營、內喀爾喀五部毀滅的環境下,皇太極開端向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滲入。察哈爾部的八個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漢夾在林丹汗和皇太極權勢之間,他們為減緩二者間的對峙乾係,甘心充當補救者角色,因而在1627年初派綽爾濟喇嘛去瀋陽與皇太極媾和。皇太極不但表示兩鄂托克歸順後金,還要求直接與林丹汗通使。林丹汗曉得了本身的兩個鄂托克通款後金的究竟後,不但冇有瞭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反而討伐奈曼、敖漢,奈曼、敖漢不堪林丹汗的壓力,於1627年六月叛變林丹汗,歸附後金,並與皇太極訂立盟誓。[17]
交際
1627年,林丹汗西遷,兼併右翼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爾多斯、永謝布等),此中一個首要目標是獲得明朝給右翼諸部的“市賞”。明朝不給林丹汗,林丹汗乃出兵進犯大同,明朝不得不規複對林丹汗的犒賞。後金操縱林丹汗西遷之機,兼併了察哈爾本部,並於1632年大肆打擊林丹汗,林丹汗聞訊遠遁青海。他與明朝的乾係完整分裂,明朝乃至將林丹汗遺留的財物及部眾移交給後金。厥後林丹汗與西藏藏巴汗、康區白利土司月頓多吉和喀爾喀綽克圖台吉(卻圖汗)結成“反黃教聯盟”,詭計東山複興,但很快於1634年歸天。
林丹汗西遷以來,固然獲得一些軍事勝利,但卻獲咎了大多數蒙古封建主,使他墮入孤家寡人的地步,離同一蒙古的胡想也越來越悠遠。當時漠西和漠北本來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諸部則在林丹汗的打擊下紛繁東投後金。林丹汗雖獲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為戰役,“畜牧匱乏”[23],各部流浪失所。加上“塞外霜早,顆粒無收兼厲疫流行”[24],蒙古諸部幾入絕境。而各部的抵當也大大減弱了察哈爾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爾部)之疲甚、餓甚、窮甚”[25],其兵員嚴峻減耗,“插有馬約備僅收四萬,插眾不滿五萬”。[25]
林丹汗西遷後,調集昆噶敖德斯爾、班第達顧實、阿南達顧實為